[发明专利]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3852.X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3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潘渡江;黎钊;吴学领;邓林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平安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H05B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吴静 |
地址: | 4374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接触 电阻 云母 发热 | ||
本发明属于发热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包括上云母板、下云母板、上端子、下端子和发热片;所述下端子设置于所述下云母板的底面上,所述上端子设置于所述上云母板的顶面上,所述发热片设置于下云母板的顶面和上云母板的底面之间;所述上端子与所述下端子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片的端部具有用于与所述上端子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上端子与所述下端子之间;所述上云母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上端子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接触面接触。本发明通过在上端子上设置多个凸起,增加上端子和发热片的接触稳定性以及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地减小接触电阻,大大提升发热膜的发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热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热设备中,很多都应用到了一种云母发热膜零部件,用来做加热和阻燃材料,电流通过云母发热膜的发热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来发热,同时云母电热膜中的云母板可以起到隔热和阻燃的作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发热膜的上层和下层是云母板,中间层是发热片,传统的发热片是以金属片较多;由于发热膜在和端子连接使用时会产生接触电阻,接触电阻的值越大,发热膜的工作效率就越低,所以有必要探索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能够有效地减小接触电阻,大大提升发热膜的发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降低接触电阻的云母发热膜,包括上云母板、下云母板、上端子、下端子和发热片;所述下端子设置于所述下云母板的底面上,所述上端子设置于所述上云母板的顶面上,所述发热片设置于所述下云母板的顶面和所述上云母板的底面之间;所述上端子与所述下端子相对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片的端部具有用于与所述上端子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位于所述上端子与所述下端子之间;所述上云母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上端子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接触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子的顶面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凸起一起冲压形成的多个凹坑。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片端部的所述接触面的厚度为0.01-0.1mm。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子包括用于与所述下端子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弯折部;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端子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四个铆爪,所述下云母板和所述上云母板上对应所述铆爪的位置均设有铆孔,各所述铆爪依次穿过所述下云母板上相对应的铆孔和所述上云母板上相对应的铆孔后折弯铆压在所述上端子上。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片为石墨烯发热片。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片的两端部均设有所述接触面,各所述接触面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所述上端子和所述下端子,所述上云母板上对应各所述接触面的位置均设有所述通孔,且各所述上端子上的所述凸起通过对应的所述通孔与对应的所述接触面接触。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平安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平安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38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