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脑梗死诊断用代谢标志物及诊断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2525.2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0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祥建;张聪;张培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50/20 | 分类号: | G16H50/20;G16H50/50;G16H10/40;G01N30/02;G01N30/72;G01N30/86;G01N30/88;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孟祥斌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脑梗死 诊断 代谢 标志 产品 | ||
本发明涉及脑梗死诊断用代谢标志物及诊断产品,具体的涉及代谢标志物PC(P‑18:0/18:1(11Z))或PE(P‑18:0/18:2(9Z,12Z))以及其与吲哚乙酸的组合,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了以上述代谢标志物作为检测指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脑梗死诊断用代谢标志物及诊断产品。
背景技术
卒中是造成成年人身体残疾的主要原因和世界第二大致死原因(M.Heron.Deaths:leading causes for 2004.Natl Vital Stat Rep,2007,56(5):1-95)。卒中是所有神经系统疾病中最重要和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其发病率还在不断增加,另外它还会对经济产生影响(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Mulcherjee,C.G.Patil.Epidemiology and the global burden of stroke.World Nettrosurg,2011.76(6Suppl):S85-90)。有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的卒中发生率每年增加9%,并且已经成为其首要的致死原因之一(C.F.Tsai,B.Thomas,C.L.Sudlow.Epidemiology of strokeand its subtypes in Chinese vs white populations:a systematicreview.Neurology,2013,81(3):264-72)。所以卒中带来的后果是深刻和持久的,它会同时给患者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缺血性卒中又称为脑梗死占所有卒中的80%,出血性卒中占15%,而其他原因不明的卒中占5%(C.C.Beal.Gender and stroke symptoms:a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J Neurosci Nurs,2010,42(2):80-7)。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环境、遗传以及各种危险因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脑梗死的高致残率、高发病率以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发病年龄的年轻化,所以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及降低发病率显得尤为重要。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组学”时代的一门新兴学科和技术,自代谢组学的概念提出以来,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药学研究、营养学、食品安全、环境科学、毒理学、植物微生物学等重要领域。研究脑梗死与代谢组学之间的相关性,对于揭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述的脑梗死小分子物质是使用代谢组学谱分析技术发现的。一般来说,确定来自被诊断为患有脑梗死的人类受试者以及来自一个或多个其它组的人类受试者(例如患有健康对照受试者)的生物样品的代谢谱。将来自患有脑梗死的受试者的生物样品的代谢谱与来自一个或多个其它组的受试者的生物样品的代谢谱相比较。与另一组(例如患有健康对照受试者)相比,在来自患有脑梗死的受试者的样品的代谢谱中差异存在的分子,包括以具有统计显著性的水平差异存在的分子被鉴定为生物标志物以辨别那组。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检测样本中代谢标志物的试剂在制备评估脑梗死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代谢标志物包括PC(P-18:0/18:1(11Z))或PE(P-18:0/18:2(9Z,12Z))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所述代谢标志物还包括吲哚乙酸。
进一步,所述产品包括用于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化学分析法检测标志物的试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未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25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