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稀土改性TiAl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37099.3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8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邓阳丕;曹玄扬;李晓庚;宰雄飞;周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工(长沙)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08 | 分类号: | B22F9/08;B33Y70/00;C22C14/00;C22C2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邱轶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区文轩路***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造 稀土 改性 tial 合金 粉末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稀土改性TiAl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该稀土改性TiAl合金粉末中稀土元素为Sc和Zr,其中Sc质量百分数为0.1~0.4%,Zr质量百分数为0.1~0.3%。Sc是一种铝合金的变质处理剂,具有较高的活性,Al元素优先与稀土元素反应形成稀土化合物,使Al当量也随之降低,造成形成脆性相的元素减少,脆性相数量得以降低;向含Sc的TiAl合金中再添加Zr,Zr和Sc共同成为变质处理剂,形成A13(Sc1‑xZrx)粒子,可有效提高合金性能,而且Zr的添加也可减少Sc元素的添加量,从而降低材料成本。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稀土改性TiAl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三维模型为基础,运用金属粉末或者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扫描,层层堆垛的方式来构造出立体三维零件的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结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光学、数控及材料科学等各类学科,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珠宝、医疗、鞋类、工业设计、建筑、航空航天、汽车、教育等都有应用前景。
TiAl合金属于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密度是镍基高温合金的一半,并且有高熔点、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抗氧化抗蠕变等优异性能,是一种可取代部分高温合金、应用于航空航天等热端部件的新型轻质高温结构材料。但是,由于TiAl合金室温脆性导致TiAl合金室温塑性低,严重阻碍了TiAl基合金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稀土改性TiAl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TiAl合金粉末材料增材制造成型件室温塑性低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稀土改性TiAl合金粉末,所述稀土改性TiAl合金粉末中稀土元素为Sc和Zr,其中Sc质量百分数为0.1~0.4%,Zr质量百分数为0.1~0.3%。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增材制造的稀土改性TiAl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
S1:选取TiAl合金,并按质量百分数称取0.1~0.3%的Zr单质、0.1~0.4%的Sc元素对应的Al-Sc中间合金,对所述TiAl合金、Zr单质和Al-Sc中间合金进行预处理;
S2:采用TiAl合金雾化工艺对所述TiAl合金进行熔炼,并在所述熔炼过程中加入所述Zr单质和Al-Sc中间合金,待TiAl合金、Zr单质和Al-Sc中间合金熔炼混合后进行雾化,获得粉体;
S3:按增材制造粉末要求对所述粉体进行分级,获得粒径在15~53μm的稀土改性TiAl合金粉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本发明提供的稀土改性TiAl合金粉末中稀土元素为Sc和Zr,其中Sc质量百分数为0.1~0.4%,Zr质量百分数为0.1~0.3%。稀土元素Sc是一种铝合金的变质处理剂,具有较高的活性,Al元素优先与稀土元素反应形成稀土化合物,使Al当量也随之降低,造成形成脆性相的元素减少,脆性相数量得以降低。另一方面,稀土化合物的优先生成,能减小形核壁垒,成为异质形核核心,增加形核率,进一步细化晶粒。此外,形成的稀土相在基体弥散分布,可以阻止晶粒长大,使其保持细小的晶粒组织,从而改善了TiAl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同时,向含Sc的TiAl合金中再添加一些过渡金属Zr,Zr元素和Sc元素共同成为变质处理剂,Zr可以与Al和Sc形成A13(Sc1-xZrx)粒子,该粒子可有效提高合金性能,而且Zr元素的添加也可减少Sc元素的添加量,从而降低材料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工(长沙)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科工(长沙)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70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源噪声控制系统降噪效果估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