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旱作区果树集雨渗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4107.9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4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茜;李淑芳;姚武军;王晨阳;杜利梅;张洁花;韩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5/06 | 分类号: | A01G25/06;E03B3/02;A01C23/04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冷锦超 |
地址: | 04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旱作 果树 渗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旱作区果树集雨渗灌方法,属于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的步骤为渗坑开挖、垒砌甬道、铺设微渗布、在甬道上方搭建盖体,并在盖体上留出入水口,在两个树冠下设集雨坡面,以及在树冠到甬道的坡面上铺设黑膜;本发明改善了果树根系生长环境,增强了土壤透气性;把果树人为的被动灌水变为主动吸水,有效防治了果树的根系病害,同时改善了果树的生长环境,可实现所集雨水冬春旱季跨季节使用;解决了旱作区果树整个生长期和需水临界期的跨季节供水容易出现间断短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旱作区果树集雨渗灌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农业灌溉现有技术中有树盘挖坑玉米秸秆蓄水渗灌、或埋塑料渗桶渗灌等,采用地膜覆盖树盘集雨等方法。其缺点是:
1、树盘挖坑无效渗漏过大,蓄水保持时间短,水资源浪费大。
2、雨季水涝容易对根系造成伤害:使根系窒息、诱发土传病害,甚至造成根系腐烂和死亡。
3、长时间积水浸泡,可导致渗坑坍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土坑结构脆弱,人为造成破坏机率也较大。
5、使用周期短,清理渗坑、反复挖坑,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成本,而且对根系造成损害伤大。
6、埋塑料渗桶技术,渗孔容易被杂物、泥土堵塞,渗灌效果不尽人意。
7、塑料桶使用成本较高,打孔比较繁琐技术不好掌握,普及推广难。
8、这些装置集雨容量小,渗水率控制技术不完善,北方旱作区雨季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降水占全年的50%。所集雨水很难做到在春冬干旱季节的跨季节使用。
9、树盘挖坑和埋桶,集雨入口缺少防护设施。影响果树管理作业,存在安全隐患,易对果农造成伤害。
10、实际应用中,现行装置易损坏,增加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旱作区果树集雨渗灌方法,解决旱作区果树整个生长期和需水临界期的跨季节供水容易出现间断短缺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旱作区果树集雨渗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渗坑开挖:在距离两棵果树各50-60 cm的株距树冠下挖一个渗坑。
b)垒砌甬道:在渗坑内用渗水砖或陶瓷铺砌,使渗坑内全部覆盖渗水砖或陶瓷,形成甬道。
c)铺设微渗布:在甬道内沿着甬道的内壁铺设微渗布,使微渗布完全覆盖所述内壁,位于甬道侧壁的微渗布上均布有渗水孔。
d)在甬道上方搭建盖体,并在盖体上流出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与甬道的长边垂直。
e)在两个树冠下设集雨坡面,树冠到甬道的入水口由高到低形成20-30°的坡度。
f)在树冠到甬道的坡面上铺设黑膜。
进一步的,所述的渗坑为长方形渗坑,渗坑的长为200-250cm,深度为50-60cm,宽度为40-50cm。
进一步的,所述的渗坑圆形,圆形渗坑的直径为35-40cm,深50-60cm,渗坑的壁面与水平面垂直。
更进一步,在两棵果树株距的中心以及两棵果树行距中心处各设置一个所述的圆形渗坑。
更进一步,每个从果树根部呈放射状修四棱土埂,土埂之间形成所述的集雨坡面。
进一步的,所述渗水孔的孔径为0.5cm,孔距为10╳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41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