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固溶和快速始于高温多次变温交变时效热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8164.6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5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广;张建颖;张树利;吉海叶;冯文静;李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柴油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78 | 分类号: | C21D1/78;C21D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捷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1 | 代理人: | 安利霞 |
地址: | 037007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始于 高温 多次 变温交变 时效 热处理 方法 | ||
1.一种快速固溶和快速始于高温多次变温交变时效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快速固溶热处理过程,所述快速固溶热处理过程包括:在加热炉中在规定时间内将奥氏体不锈钢由室温升温到快速固溶最高温度时所进行的加热与保温,继续将奥氏体不锈钢由快速固溶最高温度降温到快速固溶中间固溶温度时所进行的加热与保温,再继续将奥氏体不锈钢由快速固溶中间固溶温度降温到快速固溶最低温度时所进行的加热与保温,最后再继续采用特定冷却方式将奥氏体不锈钢出炉由快速固溶最低温度冷却到室温时所进行的冷却;
在快速固溶热处理结束以后再继续进行快速始于高温多次变温交变时效热处理过程,所述快速始于高温多次变温交变时效热处理过程包括:第1次快速始于高温变温交变时效过程:具体包括第1次前半部分快速始于高温终于低温无变温交变时效过程:首先在规定时间内将奥氏体不锈钢在加热炉中由室温升温到时效最高温度时所进行的时效最高温度加热与保温,其次再继续将奥氏体不锈钢降温到时效中间温度时所进行的时效中间温度加热与保温、再次再继续将奥氏体不锈钢降温到最终时效最低温度时所进行的时效最低温度加热与保温,然后再继续第1次始于低温终于高温变温交变时效过程:首先继续在规定时间内在加热炉中将奥氏体不锈钢由时效最低温度升温到时效中间温度时所进行的时效中间温度加热与保温,然后再继续在规定时间内在加热炉中将奥氏体不锈钢由时效中间温度升温到时效最高温度所进行的时效最高温度加热与保温;在第1次快速始于高温变温交变时效过程结束以后,然后再继续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多次变温交变时效过程:第2次多次变温交变时效,依次逆向重复进行第1次快速始于低温终于高温变温交变时效过程1次,第3次多次变温交变时效,依次逆向重复进行第2次多次变温交变时效过程1次,第4次多次变温交变时效,依次逆向重复进行第3次多次变温交变时效过程1次;在以上第2次、第3次、第4次快速始于高温多次变温交变时效过程全部结束以后,最后再继续采用特定冷却方式将奥氏体不锈钢由以上多次变温交变时效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降温到室温时所进行的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固溶和快速始于高温多次变温交变时效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始于高温多次变温交变时效热处理的总计时效次数为1次,每次变温交变时效过程中应同时包含至少1次升温和1次降温在内的快速始于高温多次变温交变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固溶和快速始于高温多次变温交变时效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始于高温多次变温交变时效所涉及的多阶段升温温度区间是指:第1次升温变温交变时效温度区间:从升温时效最低温度区间Tafmin-1开始、再依次经过n–2个时效中间温度区间Tafm-1、最终到时效最高温度区间Tafmax-1结束的n个分阶段升温温度区间,3≤n≤7;
第2次、第3次或第4次升温变温交变时效温度区间:依次重复进行上述升温时效过程,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升温变温交变时效最低温度区间数值的关系式为:Tafmin-1>Tafmin-2>Tafmin-3>Tafmin-4;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升温时效中间温度区间数值的关系式为:Tafm-1>Tafm-2>Tafm-3>Tafm-4;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升温变温交变时效最高温度区间数值的关系式为:Tafmax-1>Tafmax-2>Tafmax-3>Tafmax-4;
所述快速始于高温多次变温交变时效升温温度区间不重复出现任何一个升温时效最低温度区间,升温时效中间温度区间和升温时效最高温度区间,也不重复出现任何一个降温时效最低温度区间,降温时效中间温度区间和降温时效最高温度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柴油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柴油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81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