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媒截断装置和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1993.1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2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廖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2 | 分类号: | F24F1/32;F25B41/24;F25B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媒 截断 装置 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媒截断装置和空调系统。其中,冷媒截断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两个冷媒管段,设于壳体内,冷媒管段能够与外部冷媒管路连接;截断组件,与冷媒管段相连接,用于导通或关闭冷媒管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冷媒截断装置结构紧凑,便于装配,能够根据使用需要截断冷媒管段中的冷媒流通,应用于空调系统时,通过一套装置即可实现室内机侧与室外机侧之间完全隔绝,当室内机或室外机中的任意一个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零部件时,可以将冷媒输送至无需维修的一侧,并将连接室内机与室外机的冷媒管路截断,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维修侧的冷媒泄漏,大幅降低了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媒截断装置和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系统中常用的R32等冷媒具有低可燃的特性,在使用中若发生泄漏,一旦浓度过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现有的空调系统中,在对室内侧或室外侧进行维修或更换零部件时,若不将管路中的冷媒抽空则容易造成冷媒泄漏,存在安全隐患,但冷媒抽放操作会影响维修或更换操作的效率,不便于对空调系统进行维护。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媒截断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媒截断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两个冷媒管段,设于壳体内,冷媒管段能够与外部冷媒管路连接;截断组件,与冷媒管段相连接,用于导通或关闭冷媒管段。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冷媒截断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两个冷媒管段和截断组件。壳体作为冷媒管段和截断组件的安装基体,以便于进行安装固定,并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冷媒管段用于与外部的冷媒管路连接,以使外部的冷媒管路中的冷媒能够在冷媒管段中流通。例如,在冷媒截断装置装配于空调系统中时,冷媒管段可以接入至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冷媒管路中。通过设置于冷媒管段相连接的截断组件,以导通或关闭冷媒管段,以在需要时起到截断冷媒的作用。其中,冷媒管段可以是铜管或其他可流通冷媒的管材。冷媒管段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使用时可以分别连接冷媒循环回路的来、回两个管路,以使室内机于室外机之间的管路彻底截断;当然,冷媒管段的数量也可以大于两个,使用时可以任选其中两个进行连接。
本方案中的冷媒截断装置,结构紧凑,便于装配,能够根据需要截断冷媒管段中的冷媒流通,在用于空调系统时,通过一套装置即可实现室内机侧与室外机侧之间完全隔绝,当空调系统的室内机或室外机中的任意一个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零部件时,可以将冷媒输送至无需维修的一侧,并将连接室内机于室外机的冷媒管路截断,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维修侧的冷媒泄漏,大幅降低了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冷媒截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截断组件包括:多个开关件,分别设于每个冷媒管段上,开关件用于导通或关闭冷媒管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每个冷媒管段上设置有开关件,以通过开关件使对应的冷媒管段导通或关闭。其中,正常情况下,开关件处于导通状态,当需要对室内机或室外机进行维修或更换零部件操作时,才需要将开关件关闭,以实现冷媒截断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开关件可以是球阀、单通电磁阀、控制开关或其他开关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冷媒管段的侧壁上设有中间接口;截断组件还包括多个接口件,分别连接至每个中间接口,接口件用于连接抽真空装置或冷媒抽放装置,并能够导通或关闭中间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19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