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离式微小卫星测控系统、方法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0097.3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4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柳明星;黄庆龙;郑永艾;李彦之;陈晓;袁渊;许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H04B7/185;H04B1/59;H04W84/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式微 卫星 测控 系统 方法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式微小卫星测控系统、方法及介质,包括:对地测控子系统,包括一体化USB应答机和对地测控天线;舱间WIFI通信子系统,包括平台舱WIFI通信机、平台舱WIFI天线、载荷舱WIFI通信机和载荷舱WIFI天线9;计算机子系统,包括平台舱计算机与载荷舱计算机;安装在平台舱上的对地测控子系统的一体化USB应答机通过对地测控天线对地进行测控;所述载荷舱计算机通过舱间WIFI通信子系统与平台舱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后,再通过对地测控子系统实现对地测控。本发明使得卫星载荷舱、平台舱可共用一套测控天线分别接收地面测控站上行遥控帧信息,有效降低了卫星重量,有利于微小卫星的总体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分离式微小卫星测控系统、方法及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卫星采用载荷舱与平台舱固连的结构,功能比较单一。分离式微小卫星采用载荷舱与平台舱可分离的构型,可以胜任更加多样化的在轨任务,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相关科研人员的关注。
在卫星测控系统及其无线测试方法领域,目前现有技术如下:
(1)一种适用于深空探测的小卫星测控系统及方法,CN108173589A;解决了小卫星平台典型测控方案用于深空测控存在的问题,包括天线组阵存在干涉区、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不足、系统电磁自兼容性不足、不支持高精度定轨测量的差分单向测距功能等问题;
(2)一种针对卫星测控系统的多层次测试系统的配置方法及测试方法,CN107819507A;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标准化型谱化的宇航产品的测试系统,提供灵活高效的测试解决方案。
本发明主要是提供了一种分离式微小卫星测控系统及其无线测试方法,解决了分离式卫星两舱分离时两舱舱间通信、对地通信问题以及测试问题,与现有技术有着明显的不同。由于两舱之间可实现分离。其测控问题不同于传统固联式卫星。
专利文献CN110425944A(申请号:201910636873.4)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飞行器分离体高动态无控返回的测控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电源模块、MEMS惯性测量模块、卫星导航接收模块、控制模块、射频发射模块、图像测量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和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该系统可以在飞行器高动态无控返回过程中,实时解算出分离体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并通过无线链路把上述信息实时发送到地面手持终端,为分离体回收提供下落轨迹和落点位置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式微小卫星测控系统、方法及介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分离式微小卫星测控系统,包括:
对地测控子系统,包括一体化USB应答机和对地测控天线;
舱间WIFI通信子系统,包括平台舱WIFI通信机、平台舱WIFI天线、载荷舱WIFI通信机和载荷舱WIFI天线;
计算机子系统,包括平台舱计算机与载荷舱计算机;
安装在平台舱上的对地测控子系统的一体化USB应答机通过对地测控天线对地进行测控;
对地测控包括:平台舱上行遥控、平台舱下行遥测、载荷舱上行遥控和载荷舱下行遥测;
所述载荷舱计算机通过舱间WIFI通信子系统与平台舱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后,再通过对地测控子系统实现对地测控。
优选的,平台舱上行遥控包括:对地测控天线接收地面站的遥控信号后传输至一体化USB应答机,由一体化USB应答机进行解调、译码处理,形成PCM数据后传输至平台舱计算机,平台舱计算机实现对平台舱各单机的遥控操作,得到平台舱各单机遥测。
优选的,平台舱下行遥测包括:平台舱计算机采集平台舱各单机遥测后进行格式编排、加扰,并传输给一体化USB应答机进行编码、调制、上变频处理,然后通过对地测控天线发送至地面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0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