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氧砂浆在特定压力下的极限粘度检测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09918.3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3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苏会锋;于涛;张修冬;闫香颖;王耀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08 | 分类号: | G01N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宋鹤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砂浆 特定 压力 极限 粘度 检测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砂浆在特定压力下的极限粘度检测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实验发生机构、压力机构、加热机构和测量机构,所述实验发生机构包括用于盛放待测物料且可密封的硬管以及探头置于所述硬管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硬管上开设有供物料流出且可封堵的渗出孔,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用于对所述压力桶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装置和用于对所述硬管管壁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和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均与温度控制器电联接。本发明中实现人工自主设置温度,并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调控温度,使系统温度始终保持在理想固定状态,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避免温度变化引起环氧树脂浆液黏度的变化,从而引起漏浆量的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缝注浆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氧砂浆在特定压力下的极限粘度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预制装配式施工工工艺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这一施工工艺;目前,预制装配式结构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地上建筑中,预制装配式结构是解决目前地下建筑施工所遇到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与传统的地下建筑施工工艺相比,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工艺不仅节省劳动力、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对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国家把预制技术作为施工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我国目前对于预制装配式技术发展较晚,也主要用于地上建筑,因此对地下建筑预制构件施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构件预制、现场装配技术已经在盾构法地铁区间隧道施工工艺中广泛使用。而对于装配式地铁结构来说,接头是结构最薄弱的部位,其力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车站结构的承载能力、防水性能、抗震性能乃至整体稳定性;因此,对于接头处注浆材料需要其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稳定的化学性能。
对于接头处注浆材料人们将目光聚集到了环氧树脂;但是环氧树脂的流动性与其粘度关系密切,因此需要找到合适的粘度在特定的压强下既可以将缝隙全部充满又能够不渗出缝隙满足环保节约的要求。又由于温度对环氧树脂粘度的影响很大,在室外不密闭的环境下实验条件不好保证。此发明保证环氧砂浆在特定压力情况下不漏出孔隙的极限粘度检测系统便致力于此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环氧砂浆在特定压力下的极限粘度检测系统及其方法,能够模拟不同温度情况下的漏浆情况,具备温度可控、操作简单、不受外界影响的优点,解决了外界温度变化引起的环氧树脂黏度变化的问题;进一步的还能对不同压强和不同孔径情况下的漏浆情况进行模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环氧砂浆在特定压力下的极限粘度检测系统,包括实验发生机构、压力机构、加热机构和测量机构,所述实验发生机构包括用于盛放待测物料且可密封的硬管以及探头置于所述硬管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硬管上开设有供物料流出且可封堵的渗出孔;所述压力机构包括压力桶以及用于向所述压力桶内加压的空气压缩机,所述压力桶上设置有用于排出被挤压物料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硬管相连通;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用于对所述压力桶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装置和用于对所述硬管管壁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和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均与温度控制器电联接;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用于盛放所述渗出孔流出物料的称量容器以及用于称量所述称量容器内物料存量的称量器。
优选地,所述压力桶上或所述压力桶与所述空气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压力调节阀和压力表,所述实验发生机构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硬管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硬管上成直线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大小不同的所述渗出孔,相邻所述渗出孔以及所述渗出孔与所述硬管端部之间的间距为200mm。
优选地,所述渗出孔为3个,其大小分别为1mm、1.5mm、2mm。
优选地,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两通管接头,所述硬管的一端设置有四通管接头,另一端开设有进料口,所述两通管接头的两个管口分别与所述四通管接头和所述进料口相连通,所述四通管接头的两个管口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99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