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水果内部品质智能分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6693.6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5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敏;陈全胜;潘海辉;王兵;李欢欢;欧阳琴;林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36;G01N2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水果 内部 品质 智能 分级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水果内部品质智能分级设备,包括外壳体、上料口、漫反射激光传感器、输送装置,包含电动机,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同步皮带,链条及链条上的轮辊、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装置内安装有光谱仪、光纤、光纤准直镜、卤素灯光源、隔热板及散热风扇、分级装置,由空气压缩机,软管,电磁阀,气动接头构成、果箱、上位机电脑,安装有分级程序软件、下位机工控机,其控制面板可对设备进行相关控制和参数设置,光谱仪通过数据线与上位机电脑通信,上位机通过串口线与工控机通信。本发明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相较于传统依靠外部品质的分级设备,分级快速无损,精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可实现水果内部品质的快速智能检测分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果内部品质智能化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果内部品质智能分级装置。
背景技术
水果的附加值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是现代无损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快速、无损的特点,将其应用于食品加工机械实现实时无损检测将是未来食品加工设备的发展趋势。目前,市场上的水果分级设备多为根据水果的重量、大小及颜色等进行分级,且研究已相对成熟,而对水果的内部品质检测难以实现,特别是更没有相对成熟的相关分级设备。一些小型的近红外检测设备,仅可实现单个水果的检测,检测效率低,并不适用应用于水果采后的即时分级;而化学方法检测耗时长,需要专业的实验人员进行检测,存在检测成本高的问题,同时也不适合大规模的分级。因此,开发一台可用于小型水果内部品质智能分级的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水果内部品质智能分级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小型水果内部品质智能分级设备,包括外壳体(27)、上料口(10)、漫反射激光传感器(13)、输送装置、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分级装置、上位机电脑(26);输送装置,包括电动机(17),主动带轮(16),从动带轮(14),同步皮带(15),链条(12)及链条上的轮辊(11);电动机(17)带动主动带轮(16)旋转,主动带轮(16)通过同步皮带(15)带动从动带轮(14)转动,进而带动链条(12)及链条上的轮辊(11)移动;漫反射激光传感器(13)发射激光,安装于外壳体(27)一侧,漫反射激光传感器(13)的输入端与工控机(22)相连接;所述漫反射激光传感器(13),当激光光线经过两轮辊之间空隙中间孔且不被遮挡时进行光谱采集信号触发,触发信号可传输至工控机(22);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装置内安装有光谱仪(7)、光纤(6)、光纤准直镜(5)、卤素灯光源(4)、隔热板(3)及散热风扇(8);光谱仪(7)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9)与上位机电脑(26)输入端相连,光纤(6)一端与光谱仪(7)相连,另一端与光纤准直镜(5)相连,隔热板(3)将光谱仪(7)、光纤(6)同光纤准直镜(5)、卤素灯光源(4)隔开;散热风扇(8)为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散热;通过上料口(10)连续对水果进行光谱采集;分级装置,由依次相连的空气压缩机(21),软管(19),电磁阀(20),气动接头(18)构成;分级装置包含一级喷口、二级喷口、三级喷口,每条等级线均由电磁阀(20)、软管(19)、气动接头(18)构成,在工控机(22)接收到上位机电脑(26)当前水果等级后,控制对应等级的电磁阀(20)开关通气,将水果喷落至对应等级果箱;上位机电脑(26)安装有分级程序软件、下位机工控机(22),其控制面板可对设备进行相关控制和参数设置,光谱仪通过数据线(9)与上位机电脑通信,上位机通过串口线与工控机通信(25)。
优选的,漫反射激光传感器(13)发射激光输出端穿过固定于外壳体一侧的不锈钢片(133)中部孔位(132),输出端包裹有橡胶圈(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66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