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控制备聚偏氟乙烯中空薄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01200.X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4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任勇;王成波;王静;连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71/34 | 分类号: | B01D71/34;B01D69/08;B01D6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甬远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09 | 代理人: | 沈春红 |
地址: | 315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备聚偏氟 乙烯 中空 薄膜 方法 | ||
1.一种微流控制备聚偏氟乙烯中空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包括:首先将制备PVDF中空膜的原材料准备好,然后采用微流控系统进行PVDF中空膜制备,获得最终的目标产物;所述的原材料的准备包括:外相:5wt% 聚乙烯水溶液,中间相:聚偏氟乙烯/二甲基甲酰胺溶液,25.0g PVDF溶于70℃ 75.0g DMF中,连续搅拌6h;内相: 50g熔融态石蜡;
所述的PVDF中空膜制备具体包括:
使用注射泵将材料通入微流控系统的通道中,所述的微流控系统包括位于微流控主板上的第一微通道、第二微通道、第三微通道,所述的第一微通道位于微流控主板的中部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一端为介质进料端、另一端为介质输出端;所述的第二微通道和第三微通道分布于第一微通道的侧面并与第一微通道垂直连接,且第二微通道位于介质流通的上游、第三微通道位于介质流通的下游;所述的第二微通道、第三微通内的介质均汇集于第一微通道内并自介质输出端输出;
然后将内相通过介质进料端输入至微流控系统的第一微通道中,将中间相输入至第二微通道、外相输入至第三微通道中;
然后将经过微流控系统、并发生了凝胶化的凝胶膜收集于含有去离子水的容器中,凝胶膜加热到60-70°C或浸泡于正辛烷溶液中20-30小时,除去石蜡形成中空膜,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燥得到PVDF中空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制备聚偏氟乙烯中空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微通道的内孔径为40-300微米,第二微通道的内孔径为400-500微米,第三微通道的内孔径为600-80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制备聚偏氟乙烯中空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微通道至少为一根,所述的第三微通道至少为一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制备聚偏氟乙烯中空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微通道为两根,且两根第二微通道均与第一微通道垂直连接、并对称分布于第一微通道的两侧;所述的第三微通道为两根,且两根第三微通道均与第一微通道垂直连接、并对称分布于第一微通道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制备聚偏氟乙烯中空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微通道的介质流量为50-80 µL/min,第二微通道的介质流量为30-50 µL/min,第三微通道的介质流量为80-150 µ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诺丁汉大学,未经宁波诺丁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120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