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重量法检测含银废液中银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98526.1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0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郭振中;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鸿福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沈雄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重量 检测 废液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重量法检测含银废液中银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量取含银废液置于容器内,加入氢氧化钠调节含银废液的pH至为8.5‑9.5,边搅拌边加入硫化钠,直至尾液中银离子的含量在0.005g/L以下,过滤,收集的沉淀洗涤,得到硫化银沉淀;将硫化银沉淀和硝酸混合,加热搅拌直至硫化银沉淀完全溶解,得到的溶解液加入到装有改性沸石的吸附柱内,吸附处理后向吸附柱内加入盐酸,进行沉淀处理;最后向吸附柱内加入水合肼进行还原反应,还原反应过程中持续向吸附柱的底部通入微纳米气泡;还原结束后,取出吸附柱内的固体,洗涤数次后干燥,称重,根据改性沸石吸附前后的重量差计算出银的重量,从而计算出含银废液中银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精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含量测定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重量法检测含银废液中银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银以及银的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镀、感光材料、化工工业和科研领域。在涉及到银的各行各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含银废液,在工业生产中,产生含银废液的行业有银电镀、照相业及实验室化学分析等诸多领域。其中,照相业和电镀业是可溶性含银废液的两大主要来源,主要涉及到定影废液和电镀废液,另外,化学分析和化学实验所产生的CODcr分析废液、试验废液等也是含银废液的来源之一。如果将含银废液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将造成银资源的浪费。随着银消耗量增大和矿产资源日渐衰减,银冶炼成本不断提高,人们已认为由含银废液中回收银是银的第二资源,可补充银耗的不足部分,银废液作为二次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受到重视。
在对含银废液进行后续处理过程中需要对银含量进行测定。银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很多,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ICP-MS法,电化学分析法等。中国专利CN201310396128.X公开了一种检测纳米银敷料中银含量的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敷料样品进行前处理并对关键点进行控制,制备成试品溶液,再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按标准曲线法对试品溶液进行测定。中国专利CN201210443651.9公开了一种银浆中银含量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银浆,加热烘干成固体,并研磨成粉;加入硝酸,低温加热使粉末溶解;加入淀粉,用氯化钠溶液使用电位滴定的方法测出银含量。中国专利CN201410354030.2公开了一种检测银离子浓度的方法。利用银离子调控可形成i-motif结构的特性以及菁染料聚集体识别i-motif结构的特性,将待测液体样品加入到能形成i-motif结构的DNA分子与菁染料混合溶液中,通过测定波长在530-700nm处荧光强度值,即可在银离子浓度标准曲线上找到其对应的银离子浓度值。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方法虽然能很好的测试处银含量,但是操作较复杂,对设备要求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重量法检测含银废液中银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碱性条件下加入硫化钠将银离子沉淀;然后加入硝酸溶解后置于装有改性沸石的吸附柱内,之后向改性吸附柱内加入盐酸沉淀处理,最后加入水合肼还原处理,还原处理时持续向吸附柱的底部通入微纳米气泡,最后将吸附柱内的固体干燥后称重,根据前后重量差计算出银的重量,最后根据银的重量与含银废液的体积计算出含银废液中银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精确度高,改性沸石比表面积大,与银离子具有很好的吸附络合作用,还原过程中,微纳米气泡的通入可有效提高水合肼与吸附柱内液体与固体的接触,提高还原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重量法检测含银废液中银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量取含银废液置于容器内,加入氢氧化钠调节含银废液的pH至为8.5-9.5,边搅拌边加入硫化钠,直至尾液中银离子的含量在0.005g/L以下,银离子沉淀完成,过滤,收集的沉淀洗涤至中性,得到硫化银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鸿福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鸿福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85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