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涤纶节水节能染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7306.7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6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州市尔凯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673 | 分类号: | D06P1/673;D06P1/653;D06P1/645;D06P3/52;D06P5/02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4 | 代理人: | 廖平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涤纶 节水 节能 染色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涤纶节水节能染色方法,运用于涤纶染色技术领域,其包括:预处理、软碱性染色、皂化染色、固色以及收卷,实现涤纶染色的节水节能过程,达到涤纶染色成本低,环境环保效果好以及染色效率高的突出性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涤纶染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为一种涤纶节水节能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涤纶(polyester)即聚酯纤维,发明于1941年,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涤纶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 (M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涤纶纤维是所有纺织纤维中加工总量最多的化纤品种,开发差别化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整个化纤工业的影响至关重要;产品差别化是涤纶的发展方向,而中国的涤纶纤维生产企业也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因此涤纶行业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对于现有的涤纶染色技术,涤纶染色技术分为上染和复染,其中上染主要分为四步,(1)分散染料在染液中随染液的流动逐渐靠近纤维界面,这阶段分散染料的性质和状态基本无关,溶解状的染料分子和悬状的染料颗粒都一样随染液流动,转移速度决定于溶液溶液流速。(2)由于纤维表面存在着不易流动的动力学边界层,当分散染料进入动力学边界层靠近纤维界面后,主要靠自身的扩散接近纤维。这阶段转移速度不仅和溶液流速有关,还和分散染料的扩散速度有关,因此,溶解状的染料分子比悬浮体及聚集体扩散快得多,分散染料的溶解度和分散状态对这阶段的转移速度有较大影响。(3)分散染料靠近纤维界面到它们之间的分子作用力足够大后,分散染料迅速被纤维表面吸附。这个阶段的转移速度主要决定于纤维和染料分子的结构和性能,也和界面溶液的性质有关。其中染料的溶解度和分散状态有较大影响,染料溶解度超高和染料分子与纤维作用越大,吸附速度越快。(4)分散染料被吸附到纤维表面后,在纤维内产生一个浓度差或内外染料化学位差,染料将向纤维内部扩散,这里的扩散速度主要决定于纤维化学和微结构,也和染料分子结构及浓度有关。纤维无定型区含量较高,孔隙大或自由体积含量多,染料溶解度高,扩散速度快,因此,此阶段的染料扩散速度直接和纤维被溶胀或增塑程度、分散染料在纤维中的浓度有关。溶胀或增塑程度高,纤维外层分散染料浓度高,扩散就快。
复染则是涤纶纤维及长丝织物有很强的疏水性,通常的染料与染色方法几乎都无法染上色,只能用分散染料染色。但这样的染色的全过程要在高温高压下才能完成。
可以理解,通过上染和复染,可以实现涤纶纤维的高效染色,但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现有对于涤纶染色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现有提出了各种废水处理的方法,参考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处理染织废水的方式;
但现有的染织废水并不节水节能,需要添加各类好痒、厌氧微生物进行生物反应,废水处理成本高,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涤纶节水节能染色方法,旨在符合《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中的一级标准,实现涤纶染色的节水节能过程,达到涤纶染色成本低,环境环保效果好以及染色效率高的突出性优势。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涤纶节水节能染色方法,包括:
预处理,用氢氧化钠制成淡碱溶液,向淡碱溶液内添加去油剂以制成预处理液,将涤纶纤维浸泡与预处理液中,沉淀10min~30min,而后向预处理液内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开纤助剂并在一定温度下继续进行静置漂洗,最后再向预处理液内加入酸溶液以调解ph呈中性;
软碱性染色,对涤纶纤维和PH呈中性的预处理液进行140~160℃的加热处理,并向溶液内加入化学缓冲剂,通过所述化学缓冲剂对涤纶纤维进行低聚物溶解,最后将从预处理液中取出的涤纶纤维放入预配置好的染料液中进行软碱性染色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州市尔凯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宿州市尔凯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73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马达加热凝胶和内圈压入设备
- 下一篇:一种炉渣用循环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