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分层实时地温监测仪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91977.2 | 申请日: | 2020-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4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平;杨振兴;周怀平;解文艳;高佳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K7/24 | 分类号: | G01K7/24 |
| 代理公司: | 太原万惟新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21 | 代理人: | 梁丽丽 |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分层 实时 地温 监测 | ||
1.一种智能分层实时地温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仪表盘和地温计竖杆,所述仪表盘的一面连接地温计竖杆,对应面设有设置按键、调整按键、确认按键和若干显示面板,所述仪表盘内部设有采样模块、时钟模块、显示模块、存储模块、SIM卡电路模块、按键模块、电源模块、单片机,所述采样模块、时钟模块、显示模块、存储模块、SIM卡电路模块、按键模块均与单片机信号传输连接,电源模块与采样模块、时钟模块、显示模块、存储模块、SIM卡电路模块、按键模块、单片机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提供电源,所述显示模块信号连接显示面板,所述地温计竖杆内部设有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间隔分布在地温计竖杆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单片机信号传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分层实时地温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设有5个,分别为R1—R5,温度传感器R1—R5上分别连接有接线端子J1A、J2A、J3A、J4A、J5A;
所述单片机为单片机U6,所述单片机U6为单片机IAP15W4K61S4;
所述采样模块包括恒流源芯片U13、U14、U15、U16、U17,运算放大器U1A、U1B、U2A、U2B、U3A,所述恒流源芯片U13的引脚3连接5V电源,引脚2连接电阻R6后连接引脚1,引脚1为恒流源输出引脚,引脚1连接接线端子J1B的引脚2,接线端子J1B的引脚2经过R11后连接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入正端,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经R13,R12分压后连接到U1A的输入负端,接线端子J1B引脚1接地,运算放大器U1A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26连接所述单片机U6的引脚P12,接线端子J1B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1A;
所述恒流源芯片U14的引脚3连接5V电源,引脚2连接电阻R7后连接引脚1,引脚1为恒流源输出引脚,引脚1连接接线端子J2B的引脚2,接线端子J2B的引脚2经过R14后连接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入正端,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端经R16,R15分压后连接到U1B的输入负端,接线端子J2B引脚1接地,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27连接所述单片机U6的引脚P13,接线端子J2B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2A;
所述恒流源芯片U15的引脚3连接5V电源,引脚2连接电阻R8后连接引脚1,引脚1为恒流源输出引脚,引脚1连接接线端子J3B的引脚2,接线端子J3B的引脚2经过R17后连接运算放大器U2A的输入正端,运算放大器U2A的输出端经R19,R18分压后连接到U2A的输入负端,接线端子J3B引脚1接地,运算放大器U2A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28连接所述单片机U6的引脚P14,接线端子J3B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3A;
所述恒流源芯片U16的引脚3连接5V电源,引脚2连接电阻R9后连接引脚1,引脚1为恒流源输出引脚,引脚1连接接线端子J4B的引脚2,接线端子J4B的引脚2经过R20后连接运算放大器U2B的输入正端,运算放大器U2B的输出端经R22,R21分压后连接到U2B的输入负端,接线端子J4B接地引脚1,运算放大器U2B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29连接所述单片机U6的引脚P15,接线端子J4B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4A;
所述恒流源芯片U17的引脚3连接5V电源,引脚2连接电阻R10后连接引脚1,引脚1为恒流源输出引脚,引脚1连接接线端子J5B的引脚2,接线端子J5B的引脚2经过R23后连接运算放大器U3A的输入正端,运算放大器U3A的输出端经R25,R24分压后连接到U3A的输入负端,接线端子J5B接地引脚1 ,运算放大器U3A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0连接所述单片机U6的引脚P16,接线端子J5B连接所述接线端子J5A;
所述时钟模块包括时钟芯片U5、晶振X1、偏置电阻R72-R74和电池BT1,所述时钟芯片U5为芯片DS1302,时钟芯片U5的引脚1连接5V电源,引脚2连接晶振X1的一个引脚,引脚3连接晶振X1的另一个引脚,引脚4接地,偏置电阻R72-R74分别连接在引脚7-5与电源之间,引脚5-7分别连接单片机U6的引脚P52,P53,P24,电池BT1连接在引脚4和引脚8之间;
所述显示模块包括驱动芯片U9、U10、U11、U12和数码管LED1~LED5,所述驱动芯片U9、U10、U11、U12均为芯片74LS07,所述驱动芯片U9、U10、U11、U12内部均包括6组反向驱动器,驱动芯片U9包括反向驱动器U9A、U9B、U9C、U9D、U9E、U9F,反向驱动器U9A、U9B、U9C、U9D、U9E、U9F的输入引脚分别通过电阻R48-R53连接单片机U6的引脚P46、P45、P27、P26、P25、P23,反向驱动器U9A、U9B、U9C、U9D、U9E、U9F的输出引脚分别连接数码管LED1的引脚CE1~CE4、数码管LED2的引脚CE1~CE2,驱动芯片U10包括反向驱动器U10A、U10B、U10C、U10D、U10E、U10F,反向驱动器U10A、U10B、U10C、U10D、U10E、U10F的输入引脚分别通过电阻R54-R59连接单片机U6的引脚P22、P21、P20、P44、P43、P42,反向驱动器U10A、U10B、U10C、U10D、U10E、U10F的输出引脚分别连接数码管LED2的引脚CE3~CE4、数码管LED3的引脚CE1~CE4,驱动芯片U11包括反向驱动器U11A、U11B、U11C、U11D、U11E、U11F,反向驱动器U11A、U11B、U11C、U11D、U11E、U11F的输入引脚分别通过电阻R60-R65连接单片机U6的引脚P41、P37、P36、P35、P34、P33,反向驱动器U11A、U11B、U11C、U11D、U11E、U11F的输出引脚分别连接数码管LED4引脚CE1~CE4、数码管LED5的引脚CE1~CE2,驱动芯片U11包括反向驱动器U12A、U12B,反向驱动器U12A、U12B的输入引脚分别通过电阻R66-R67连接单片机U6的引脚P32、P40,反向驱动器U12A、U12B的输出引脚分别连接数码管LED5的引脚CE3~CE4,数码管LED1-LED5的段码同名端,分别为引脚DP、A、B、C、D、E、F、G分别通过限流电阻R31-R38连接至单片机U6的引脚P07-P00;
所述存储模块包括芯片U7,所述芯片U7为芯片AT24C04,芯片U7的引脚1-4接地,引脚5连接单片机U6的引脚P54,引脚6连接单片机U6的引脚P55,引脚7连接GND,引脚8连接5V电源;
SIM卡电路模块包括SIM卡和偏置电阻R39-R40,SIM卡的引脚RXD连接单片机U6的TXD2,TXD连接单片机U6的RXD2,引脚2-3分别连接偏置电阻R40、R39,引脚1接地,引脚4接5V电源;
按键模块包括按键K1-K3,分别为设置按键K1、调整按键K2、确认按键K3,按键K1-K3的一端接后连接单片机U6的引脚P17,R75为P17的上拉电阻;
电源模块包括蓄电池BT2、电源处理芯片U4、二极管D1、滤波电感L1、电容C11-C15、高精度稳压器U8,所述芯片U4为芯片MC34063,所述芯片U2的引脚6分为两路,一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另一路通过电阻R69连接芯片U4的引脚1,二极管D6的正极通过电源开关S1连接蓄电池BT2的正极端向电源处理模块供电,引脚7和8连接引脚1,电容C11、C12的正极端分别连接在二极管D1的两侧,负极端接地,芯片U4的引脚4接地,引脚3通过电容C13接地,引脚2连接滤波电感L1的一端,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高精度稳压器U8的电压输入端,二极管D2反接在引脚2和接地端,串接的电阻R70、R71与电容C14、C15并接,连接在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引脚5连接在电阻R70和电阻R71之间,高精度稳压器U8的输出端连接5V电源,电容C16并接在高精度稳压器U3的输出端和接地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19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