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化咬合调整导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89123.0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3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洋;解晨阳;方婷露;贺锦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A61C19/05;B29C64/393;B33Y50/02;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张严芳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化 咬合 调整 导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数字化咬合调整导板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准确指导咬合调整等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口内扫描或模型扫描获取牙列数据;转移牙列相对于上颌骨的关系,并将已有牙列数据与此关系匹配;调用虚拟咬合架,根据实体咬合架上求得的参数进行调整;缺牙区黏膜进行虚拟排牙,与模型合并后导出;以对颌天然牙为工作模型,根据咬合架模拟运动结果进行虚拟调磨,导出;分别以天然牙咬合调整前模型和咬合调整后模型生成第一和第二咬合板,保存为同一坐标系;提取第一咬合板内表面与第二咬合板外表面合并;根据车针工作端直径开孔得到咬合调整导板数据;3D打印导板,本发明具有指导咬合调整精准、修复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牙齿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数字化咬合调整导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固定修复、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和种植修复中,修复空间不足时常常需要调整对颌牙列,尤其是当对颌的Spee曲线和Wilson曲线不正常时,一定要先进行咬合调整,从而保证修复体戴入后无早接触和咬合干扰。因此,咬合调整是以“目标修复空间”为导向的临床操作,并且由于该空间在修复前可确定,咬合调整量也因而在术前得以量化。而大多数情况下,临床医生在修复体戴入后才选择调整修复体或对颌牙,会增加椅旁操作时间,并且由于不能准确把握咬合调整量,会导致修复体穿孔、与对颌无咬合接触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1971年,Robert W.Bruce等首先在单颌全口义齿中报道了用于对颌天然牙咬合调整的透明树脂膜片简易导板;1990年L.Kirk Gardner等采用自凝树脂在咬合调整后的石膏模型上制作了用于指导口内咬合调整的导板;1996年,Nikzad Javid等采用硅橡胶改良制作咬合调整导板;1997年Han-Kuang Tan再次使用透明树脂膜片制作咬合调整导板,与Robert W.Bruce不同的是,Han-Kuang Tan是在咬合调整前的模型上制作的导板,根据咬合架运动指示对导板进行修整,保证导板能顺利在口内戴入,而Robert W.Bruce是在咬合调整后的模型上制作的导板,因而导板在一开始不能完全戴入口内,需要通过咬合高点指示剂对咬合调整量进行判断。以上提及的咬合调整导板均是应用于单颌全口义齿的对颌天然牙咬合调整中,并且准确性不佳,之后无其他相关文献对咬合调整导板技术进行说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不能实现实体与数字化之间的贯通以及现有技术不能准确指导咬合调整等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数字化咬合调整导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口内扫描获取牙列数据,根据牙列数据得到术前模型;
步骤S2:通过面弓将上颌牙列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关系转移至口腔外,并制取正中、前伸和侧方咬合记录,根据转移至口腔外的位置关系上全可调咬合架后再根据咬合记录调整前伸及侧方参数,扫描咬合架,将已有牙列数据与位置关系匹配得到位置关系数据;
步骤S3:将步骤S2的位置关系数据导入修复设计软件,调用虚拟咬合架,根据实体咬合架上求得的前伸及侧方参数进行调整,复现口内下颌运动情况;
步骤S4:根据步骤S1的牙列数据,在缺牙区黏膜进行虚拟排牙,与术前模型合并后导出数据;
步骤S5:以缺牙的对颌天然牙为工作模型,将合并虚拟排牙后的模型作为现对颌模型,根据虚拟咬合架模拟运动结果进行虚拟调磨,导出虚拟调磨前后的数据;
步骤S6:分别以天然牙咬合调整前模型和调整后模型生成第一咬合板和第二咬合板,保存为同一坐标系;
步骤S7:提取第一咬合板内表面与第二咬合板外表面合并;
步骤S8:根据车针工作端直径开孔得到咬合调整导板的开孔数据,进而得到整个咬合调整导板的数据;
步骤S9:根据步骤S8的数据进行3D打印获得咬合调整导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91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