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场协同介质聚结强化油品脱水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7480.3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0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卢浩;武世汉;杨强;王志强;潘志程;刘懿谦;李裕东;毛荣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33/06 | 分类号: | C10G33/06;C10G3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 代理人: | 缪利明;许营营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场 协同 介质 聚结 强化 油品 脱水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电场协同介质聚结强化油品脱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预处理单元和深度处理单元进行处理;预处理单元为多介质过滤模块、介质聚结模块的单一或组合,用于分散态水滴、粒径5μm乳化水滴以及悬浮物的脱除;深度处理单元为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将水滴电流体动力学运动与介质聚结作用有机耦合,用于粒径0.1~5μm微小乳化水滴的深度脱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协同介质聚结强化油品脱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高含水、高乳化且脱水、除悬双重需求的油品处理,采用串联的多介质过滤模块装置和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装置,所述多介质过滤模块装置包括所述多介质过滤模块,所述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装置包括所述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
待处理的含水油品来料首先进入多介质过滤模块装置,实现粒径2μm的悬浮物完全脱除,粒径0.2~2μm的悬浮物的脱除效率>90%,粒径10μm的分散态水滴完全脱除,粒径5μm的乳化水滴的脱除效率>80%,出油中自由水含量100mg/L,出水中悬浮物含量5mg/L;多介质过滤模块装置的出油进入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装置,实现粒径1μm的乳化水滴完全脱除,粒径0.1~1μm的乳化水滴的脱除效率>90%,出油中自由水含量1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协同介质聚结强化油品脱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高含水但不考虑悬浮物的油品脱水处理,采用串联的介质聚结模块装置和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装置,所述介质聚结模块装置包括所述介质聚结模块,所述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装置包括所述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
待处理的含水油品来料首先进入介质聚结模块装置,介质聚结模块装置内置有致密介质,利用致密介质的聚结、拦截作用进行水滴的捕获与聚结分离,该模块装置对粒径1~3μm乳化水滴的脱除效率>80%,出油中自由水含量30~50mg/L,出油进入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装置进一步处理,最终处理后出油中的自由水含量一般5mg/L。
4.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油品脱水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所述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包括电极组件和介质,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多个电极,所述电极外接电源系统,所述介质填充在所述电极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置于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装置内,所述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装置包括罐体,按照处理顺序,所述罐体内依次设有第二布液盘、所述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和强化沉降模块;所述第二布液盘外接第二进油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为立式,所述罐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所述第二布液盘、所述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和所述强化沉降模块,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口,所述强化沉降模块与所述罐体的连接处下方的所述罐体上设有出油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为卧式,所述罐体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第二布液盘、所述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和所述强化沉降模块,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口,所述强化沉降模块右侧的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出油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为卧式,所述罐体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所述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和所述强化沉降模块,所述第二布液盘位于所述电-介协同强化破乳模块的下方,所述强化沉降模块右侧的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口,所述强化沉降模块右侧的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出油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74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