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86031.7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1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程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青乔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生态 修复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包括用于繁育微生物的微生物繁育装置、用于栽植植物净化水体的生态悬床,以及将微生物繁育装置中的微生物输送至生态悬床所栽植物根系处的调控管路;所述生态悬床的下方围设有培养空间,所述生态悬床所栽植物根系向下伸入到培养空间中,所述培养空间下侧敞口设置;所述调控管路的输出端通入到培养空间中。本申请通过在生态悬床所栽植物的根系处设置培养空间,并在培养空间中输入功能微生物群落,提高培养空间内功能微生物的含量,使植物根系保持在高活性状态,从而通过生态悬床对水体的净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河道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河流和湖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水体黑臭日益频发。如何治理水体黑臭,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
生态悬床是目前治理我国水体污染的一种常用装置,其原理是通过设置人工浮体,并在浮体上栽种植物,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传统的生态悬床技术去污能力受季节和植物量的影响较大,且植物根系周围微生物含量少,活性不足,限制了生态悬床对较深水体的净化效果;而且生态悬床植物根系周围微生物生长缓慢,生态悬床在水体表面覆盖面积较小,延长了水体净化周期,降低了净化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河道水体净化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用于繁育微生物的微生物繁育装置、用于栽植植物净化水体的生态悬床,以及将微生物繁育装置中的微生物输送至生态悬床所栽植物根系处的调控管路;所述生态悬床的下方围设有培养空间,所述生态悬床所栽植物根系向下伸入到培养空间中,所述培养空间下侧敞口设置;所述调控管路的输出端通入到培养空间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生物繁育装置利用生物活化剂繁育目标功能微生物群落,使功能微生物群落快速达到富集的状态,然后利用调控管路将发酵罐中的水体通入到生态悬床下方的培养空间中,提高培养空间内功能微生物的含量,使植物根系保持在高活性状态,从而通过生态悬床对水体的净化效果。
可选的,所述生态悬床包括具有种植槽的种植平台、安装在种植平台上的浮板,以及安装在种植平台下方、对种植平台进行固定的固定底架;所述固定底架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设置在种植平台下方,围设形成培养空间;所述种植槽上开设有与培养空间相通的通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平台的种植槽的内部铺设有泥土层,绿化植物栽种在种植槽中,绿化植物的根系向下穿出。浮板围设在种植平台的周边,为种植平台提供浮力,使种植平台稳定地悬浮在待净化水体上,进行水体净化。
可选的,所述固定底架还包括柔性连接件和刚性固定杆,所述柔性连接件位于固定框和刚性固定杆之间,所述柔性连接件一端与固定框连接,另一端与刚性固定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连接件为种植平台提供悬浮余量,使其能更好的适应水面高度;而刚性固定杆则插入水底泥土层中,对种植平台进行固定。
可选的,所述刚性固定杆上设置有钩挂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刚性固定杆的固定端插入水底的泥沙中,通过钩挂部能更稳定的对种植平台进行固定。
可选的,所述固定框内间隔设置有多组网板,相邻所述网板的网孔错位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青乔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青乔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60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学诊断图像采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次性医用隔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