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装载特异性miRNA的功能性外泌体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82967.2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0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倩坤;胡文治;张翠萍;付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867 | 分类号: | C12N15/867;C12N5/10;C12N15/113;C12N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黄锦阳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装载 特异性 mirna 功能 性外泌体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装载特异性miRNA的功能性外泌体构建方法,为了使外泌体能够更加高效地携带具有特定调控功能的miRNA,以更加精准高效地发挥靶向调控作用,利用MS2噬菌体衣壳蛋白,编辑构建特定miRNA分子的捕捉元件,重编程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使其分泌的外泌体高效装载目的miRNA分子,从而递送至组织细胞发挥有效调控作用,为将来实现特异性精准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和细胞分子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装载特异性miRNA的功能性外泌体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细胞分子治疗的快速发展,外泌体治疗成为生物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并受到广泛的关注。外泌体是细胞外分泌囊泡中的一员,它可以作为运输载体,携带细胞内特定的蛋白和RNA等成分,通过融合到靶细胞膜或者靶细胞胞吞作用摄入,将RNA等分子直接递送到靶细胞内部,对受体细胞组织发挥有效调控作用。相比于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不仅含有干细胞分泌的多种有效成分,而且可以避免异种来源细胞表面抗原带来的一过性排异反应,在临床治疗应用上更加安全。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生的、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小RNA,其在细胞内具有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据推测,miRNA调节着人类三分之一的基因,在细胞分化、生物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然而,单独的miRNA分子在体外稳定性差,并且需要进入细胞内部才能发挥调控作用,而外泌体恰好可以作为miRNA的载体在细胞间起到有效的递送作用。由于外泌体自身携带的细胞内蛋白和RNA数量有限、成分复杂,特异性作用效率不高。以往的方法单纯通过脂质体转染或电转染等方式使细胞过表达miRNA,仍是依靠外泌体自组装能力携带miRNA分子,装载效率依然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效装载特异性miRNA的功能性外泌体构建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装载特异性miRNA的功能性外泌体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利用MS2噬菌体衣壳蛋白,将MS2蛋白编码基因与外泌体Lactadherin蛋白中的C1C2结构域相连接,构建C1C2-MS2(CM)慢病毒质粒;
S2、将用于与MS2铆合的位点pac蛋白与目的miRNA相连,构建pac-miRNA-pac(p-miRNA-p)慢病毒质粒,其两端均具有与MS2结合的pac位点;
S3、将步骤S1和步骤S2获得的两种质粒包装为慢病毒感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抗性药物筛选获得确定的稳转系,留取干细胞上清液,利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
进一步地,步骤S3的具体过程:
S3.1、将C1C2-MS2慢病毒质粒和pac-miRNA-pac慢病毒质粒分别利用三质粒慢病毒包装系统,通过转染293T细胞,包装得到CM慢病毒和p-miRNA-p慢病毒;
S3.2、无菌条件下,将胎盘绒毛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PMSCs加入含有干细胞培养基中,置于37℃、CO2体积分数为5%的培养箱内孵育;所述干细胞培养基中含有质量百分比10%的胎牛血清;
S3.3、通过CM慢病毒感染PMSCs,48小时后利用含有1.0ug/mL puromycin的培养基进行药物筛选,10-14天后获取稳定表达MS2的细胞系CM-PMSCs;
S3.4、将CM-PMSCs进一步感染p-miRNA-p慢病毒,48h后利用含有600μg/mL G418的培养基进行药物筛选,2周后获取稳定表达目的miRNA的细胞系CM-miRNA-PMSC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29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