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脑成像检测装置及脑成像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81969.X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5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冯雪;艾骏;陈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聂智 |
地址: | 314051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脑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脑成像检测装置及脑成像检测方法。一种脑成像检测装置,包括基底及多组检测模块,所述基底能够穿戴于待检测体上,多组所述检测模块设于所述基底上并能够与所述待检测体接触;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近红外光源单元、探测单元及超声波发生单元,所述近红外光源单元及所述探测单元分别设于相邻的所述超声波发生单元之间,所述近红外光源单元发射的近红外光能够在待检测体的大脑内传输,所述超声波发生单元发生的超声波能够为所述近红外光的传输提供光通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减少近红外光的衰减程度,有效地增强探测单元接收近红外光的光信号,从而增强脑成像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脑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脑成像检测装置及脑成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脑成像作为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最为主要的技术手段,使人类能够直接观察到待检测体大脑的内部的认知活动,有如研究脑功能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对受神经疾病影响的脑区进行定位。
现有的脑成像检测装置,近红外光谱通过光纤将光导向大脑外层,光在大脑中的传输仍然是随机散射的,这样造成光信号强度的大幅衰减,导致探测单元难以接收到有效的光信号,从而导致脑成像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脑成像检测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脑成像检测装置,包括基底及多组检测模块,所述基底能够穿戴于待检测体上,多组所述检测模块设于所述基底上并能够与所述待检测体接触;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近红外光源单元、探测单元及超声波发生单元,所述近红外光源单元及所述探测单元分别设于相邻的所述超声波发生单元之间,所述近红外光源单元发射的近红外光能够在待检测体的大脑内传输,所述超声波发生单元发生的超声波能够为所述近红外光的传输提供光通道。
如此设置,超声波对于待检测体的大脑组织产生干涉,使得该大脑组织区域的折射率发生改变,形成光通道,近红外光沿着光通道传输,能够减少近红外光的衰减程度,有效地增强探测单元接收近红外光的光信号,从而增强脑成像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近红外光源、多个所述探测单元及多个所述超声波发生单元呈阵列分布。
如此设置,便于检测模块的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组所述检测模块至少包括两个所述超声波发生单元,其中一个所述超声波发生单元到与之相邻的所述近红外光源单元之间的距离,等于另外一个所述超声波发生单元到与之相邻的所述探测单元之间的距离。
如此设置,能够将近红外光准确地引导至目标区域,每个超声波发生单元的频率和相位设置为一样,不需要重新调整超声波发生单元的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近红外光源单元及所述探测单元分别位于相邻所述超声波发生单元之间的中垂线上。
如此设置,方便检测模块定位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探测单元与所述近红外光源单元相互交错设置。
如此设置,近红外光源能够给多个相邻的探测单元提供光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波发生单元的横截面的外切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5mm;及/或,所述近红外光源单元与所述待检测体接触的一端的端面的外切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mm,且所述探测单元与所述待检测体接触的一端的端面的外切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mm。
如此设置,基底上能够排布更多的超声波发生单元,从而能够检测到更多的信号,并能够拨开待检测体的头发,使得近红外光源及探测单元能够与头皮贴合,提高检测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近红外光源单元包括2-3个微型LED灯,能够交替发出2-3种不同波长的光。
如此设置,微型LED灯尺寸小,便于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未经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19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