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81844.7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5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静;晏志良;赵旭升;张德明;章妮;宛云杰;刘腾龙;孙秀凯;牛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3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姜璐璐;臧微微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中水 用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属于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技术领域,该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包括管廊本体、中水管道、再生水管道和中水处理设备,中水管道、再生水管道和中水处理设备均设置在管廊本体内,且中水管道、中水处理设备和再生水管道顺序连接。本发明提出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能够将管廊附近生活区收集到的中水进行及时处理,既可以最大化挖掘管廊功能,又完美符合循环用水的环保理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地下隧道,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水、中水等多种市政管线纳入其内,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综合管廊内一般会设有集水坑,用于收集、排除结构渗漏水、管道检修放空水等积水。
城市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中水,中水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一般是污染较少、相对优质的杂排水,如厨房洗涤水、沐浴盥洗水等,将中水集中处理后,可回用于道路浇洒、绿化、消防用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现有中水回收处理的一般做法为,居民生活区的中水经长距离管道传输,统一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利用,但是,由于污水处理厂一般位于城市郊区,中水需要长距离输送才能到达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后的再生水又要经长距离输送才能回到城市中用于道路浇洒、绿化、消防用水,不利于环保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能够将管廊附近生活区收集到的中水进行及时处理,既可以最大化挖掘管廊功能,又完美符合循环用水的环保理念。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包括管廊本体、中水管道、再生水管道和中水处理设备,所述中水管道、所述再生水管道和所述中水处理设备均设置在所述管廊本体内,且所述中水管道、所述中水处理设备和所述再生水管道顺序连接。
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管廊本体底部设置有集水坑,所述中水处理设备安装于所述集水坑内。
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中水处理设备包括顺利连接的预处理装置、过滤装置和消毒装置,所述集水坑包括依次设置第一集水坑、第二集水坑和第三集水坑,所述预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水坑内,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水坑内,所述消毒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集水坑内。
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和预处理池,所述调节池和所述预处理池之间以格栅隔开,所述调节池内设有第一潜水泵,所述第一潜水泵通过止回阀与所述中水管道相连通,所述预处理池内设有第二潜水泵,所述第二潜水泵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过滤装置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预处理池底部设置有两个沉泥斗。
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膜滤机、吸附罐和增压泵,所述膜滤机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预处理装置相连通,所述增压泵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消毒装置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吸附罐相连通,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通过止回阀与所述消毒装置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消毒装置包括消毒池和第三潜水泵,所述消毒池设置于所述第三集水坑内,所述第三潜水泵设置在所述消毒池内,所述消毒池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过滤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三潜水泵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再生水管道相连通,所述消毒池内设置有多个紫外线消毒灯。
如上所述的带有中水回用功能的管廊,其中,所述第一集水坑的顶端、所述第二集水坑的顶端和所述第三集水坑的顶端分别盖设有除臭盖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18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