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城乡规划用地虚拟台区及负荷云的配网扩张规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80329.7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8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竺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竺炜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G06Q1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城乡规划 用地 虚拟 负荷 扩张 规划 方法 | ||
10kV预设线路的压降分析是配网扩张规划的基础。本发明“基于城乡规划用地虚拟台区及负荷云的配网扩张规划方法”,依据土地规划用途,将相同负荷类型的相邻区域整合为虚拟台区;基于台区负荷数据采集,自动获取各类负荷的典型日P‑Q‑T负荷云密度模型,从而得到各虚拟台区的典型日P‑Q‑T负荷云模型;根据规划用地的虚拟台区分布生成10kV配网扩张预案,针对其预设线路,基于力矩法和沿线虚拟台区的P‑Q‑T负荷云,得到典型日的末端压降曲线,根据曲线的最大值及峰谷差,优化线路的线型、长度、供电区域及走向,以保证电压安全并提高线路利用率。本发明为配网扩张规划提供了较完整的关键信息,且无需人为估算,具有较好的工程价值及推广前景。
技术领域
10kV配网规划
背景技术
10kV预设线路的连续压降分析是配网扩张规划的基础。根据预设线路典型日的最大压降以及峰谷差,可优化该线路的走向、供电区域、线型及长度,以保证电压安全并提高线路利用率。但10kV配网拓扑复杂且模型不精确,线路台区数量多且负荷随机性大,给线路连续压降分析及配网扩张规划带来了很大困难。
当前的配网“网格化”规划方法,首先是构建“网格最大有功的负荷密度地图”。其思路来源于数字成像原理,通过在地图网格内标注最大有功负荷,形成“像素点”,从而得到“区域负荷密度分布地图”;然后基于该地图,采用负荷矩法,对预设线路压降进行单值估算。
但实际供电台区是不规则的,与规则的地图“网格”出入较大,故输入“网格最大有功负荷”的工作困难,需大量人工估算。此外,在分析预设线路的压降时,常用的“负荷矩法”也存在较大的缺陷,需假设各网格负荷的功率因数恒定、人为设置沿线各网格最大有功的不等率,且只能估算线路压降的最大值。
针对10kV线路压降分析,本课题组取得了一些进展。申请了发明专利“基于线路压降力矩模型的10千伏线路电压快速估算方法(申请号:201810765407.1)”和“一种基于首端“负荷云”预测的10千伏线路滚动规划优先级排序方法(申请号:201910087826.9)”。基于沿线台区负荷P、Q(即有功、无功),提出了类似力矩分析法,可快速估算10kV线路的末端电压;提出了基于“负荷云”的分析方法,避免采用单一时刻负荷分析电压的不确定性。但实际10kV线路的台区变数量较大,末端电压连续分析的计算量仍较大。
我国城乡用地具有很强的计划性、政策性,土地通途一般都提前规划。故本申请发明专利,依据土地规划用途及负荷类型构建虚拟台区,既保持了实际负荷分布特征,又减少了台区数量;基于历史负荷数据,可自动生成虚拟台区的典型日P-Q-T负荷云,即[PTi,QTi,Ti]点集,避免网格负荷的人为估算;针对规划用地的10kV配网线路扩张预案,基于力矩法和沿线虚拟台区的P-Q-T负荷云,可求得预设线路末端压降连续曲线,由此判断线路预案的合理性并优化配网扩张预案。本发明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城乡规划用地虚拟台区及负荷云的配网扩张规划方法”,依据土地规划用途,将相同负荷类型的相邻区域整合为虚拟台区;基于台区负荷数据采集,自动获取各类负荷的典型日P-Q-T负荷云密度模型,从而得到各虚拟台区的典型日P-Q-T负荷云模型;根据规划用地的虚拟台区分布生成10kV配网扩张预案,针对其预设线路,基于力矩法和沿线虚拟台区的P-Q-T负荷云,得到典型日的末端压降曲线,根据曲线的最大值及峰谷差,优化线路的线型、长度、供电区域及走向,以保证电压安全并提高线路利用率。本发明为配网扩张规划提供了较完整的关键信息,且无需人为估算,具有较好的工程价值及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中低档住宅区典型日的P-Q-T负荷云密度模型示意图
图2高档住宅区典型日的P-Q-T负荷云密度模型示意图
图3别墅区典型日的P-Q-T负荷云密度模型示意图
图4普通商业区典型日的P-Q-T负荷云密度模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竺炜,未经竺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03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