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质阻挡面放电单元以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3816.0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8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罗海云;吴越;王新新;邹晓兵;梁亮;陈盼;王新员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北京汇路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A61L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婷婷 |
地址: | 1000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阻挡 放电 单元 以及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质阻挡面放电单元以及电子设备,包括:绝缘壳体以及电极组阵列,其中电极组阵列通过安装孔固定在绝缘壳体中的通风区,且电极组阵列至少部分覆盖通风区。具体的,电极组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沿垂直于空气气流走向的第一方向,第一电极平行于第二电极,沿空气气流走向,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可见,本方案提供的介质阻挡面放电单元,在对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通电时,会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产生放电等离子体,当空气气流经过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时,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放电等离子体对空气进行净化以及对空气中携带的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进行消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质阻挡面放电单元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并且,一些细菌和病毒会通过空气飞沫等方式进行传播,如新型冠状病毒,使得在一些相对密闭的环境下,例如医院、商场、超市、办公楼、地铁等地,对空气的净化以及病毒的查杀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介质阻挡面放电单元以及电子设备,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以及对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进行消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质阻挡面放电单元以及电子设备,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以及对细菌以及病毒等病原体进行消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介质阻挡面放电单元,包括:
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区以及至少一个安装孔;
电极组阵列,所述电极组阵列包括至少一个电极组,所述电极组阵列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绝缘壳体的通风区,且所述电极组阵列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通风区,所述电极组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沿垂直于空气气流走向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电极平行于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空气气流走向,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为第一导电棒,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导电棒以及绝缘管,所述第二导电棒嵌套于所述绝缘管内。
可选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绝缘管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导电棒的长度,且,所述第一导电棒的长度与所述绝缘管的长度相同。
可选的,沿所述空气气流走向,所述第一导电棒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导电棒的外径,且,所述第二导电棒的外径小于所述绝缘管的内径。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
所述第一导线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棒相连,另一端与外接电源相连;
所述第二导线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棒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外接电源相连。
可选的,还包括:绝缘密封胶,
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导电棒的连接处,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电棒的连接处。
可选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导电棒与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棒与所述第二导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另一侧。
可选的,所述绝缘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上开设有所述安装孔,
所述第一导电棒与所述第一导线连接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凹槽中的所述安装孔,且第一导电棒穿过所述安装孔至少1mm;
所述第二导电棒与所述第二导线连接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凹槽中的所述安装孔,且第二导电棒穿过所述安装孔至少1mm。
可选的,所述绝缘壳体为电木板、陶瓷板、聚四氟板、环氧树脂板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北京汇路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北京汇路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3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