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钢制尾气净化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71480.4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6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唐国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轩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钢制 尾气 净化 结构 | ||
1.玻璃钢制尾气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预处理单元(2)、净化单元(3)和进料管(11);
壳体(1):顶端与壳盖(10)的底端相贴合,所述进料管(11)设在壳盖(10)顶端的右侧,所述壳盖(10)顶端的中部设有输送泵,所述壳体(1)内侧的中部设有隔板(13),所述壳体(1)前后两侧的顶端均设有拆装单元(4),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有调节单元(5),所述进料管(11)的后侧设有固定单元(6),所述壳体(1)左侧面的底端设有遮挡单元(7);
预处理单元(2):包含连接杆(21)、喷水管(22)、连接管(23)、过滤网(24)、储液盒(25)和水泵(26),所述连接杆(21)有四个且两两一组前后对应设在壳体(1)内部的右侧,每组连接杆(21)的内侧端均设有喷水管(22),所述喷水管(22)的进水口与连接管(23)的一端连接,所述水泵(26)有两个且分别设在储液盒(25)的前后两侧,所述水泵(26)的出水口与连接管(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液盒(25)设在壳体(1)底端的右侧,
净化单元(3):包含活性炭吸附板(31)、安装块(32)、固定座(33)、盖板(34)、插块(35)和连接块(36),所述固定座(33)有两个且前后对应设在壳体(1)内部的左侧,两个固定座(33)的顶端均匀分布有安装槽,所述活性炭吸附板(3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安装块(32),所述安装块(32)与固定座(33)顶端的安装槽相卡接,所述连接块(36)有两个且分别设在固定座(33)的左右两侧,两个连接块(36)的顶端均设有插槽,所述盖板(34)底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插块(35),所述插块(35)与连接块(36)顶端的插槽相插接;
其中,还包括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设在壳体(1)前侧面的右端,所述水泵(26)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12)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器(12)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制尾气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单元(4)包含卡板(41)、安装架(42)、卡块(43)、转杆(44)和转轮(45),所述安装架(42)设在壳体(1)侧面的顶端,所述安装架(42)中部的转孔与转杆(44)转动连接,所述转杆(44)的外侧端设有转轮(45),所述转杆(44)的内侧端转动连接有卡块(43),所述卡板(41)有两个且分别设在壳盖(10)的前后两侧,所述卡板(41)外侧面的卡槽与卡块(43)相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制尾气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5)包含伸缩杆(51)、内导杆(52)、弹性插销(53)、定位孔(54)、外导杆(55)和底座(56),所述伸缩杆(51)有四个且两两一组对应设在壳体(1)底端的左右两侧,每组伸缩杆(51)的底端均设有底座(56),所述内导杆(52)有两个且分别设在壳体(1)底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外导杆(55)有两个且分别设在底座(56)的顶端,所述外导杆(55)的顶端与内导杆(52)的底端滑动连接,所述内导杆(52)外侧面的底端设有弹性插销(53),所述外导杆(55)的外侧面均匀分布有定位孔(54),所述定位孔(54)与弹性插销(53)相卡接,所述底座(56)的底端设有稳定单元(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制尾气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6)包含支撑架(61)、紧固环(62)、固定板(63)、转把(64)和螺杆(65),所述支撑架(61)设在进料管(11)的后侧面,所述支撑架(61)的顶端设有紧固环(62),所述紧固环(62)前端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板(63),右侧的固定板(63)的左侧面转动连接有螺杆(65),所述螺杆(65)与左侧的固定板(63)中部的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杆(65)的左端设有转把(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轩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轩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148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