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达转子轴向颤动补偿机构及中心过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70890.7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3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盛利民;王鹏;窦修荣;范锦辉;贾衡天;洪迪峰;管康;彭浩;陈晨;于兴胜;陈业生;张磊;樊懿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02 | 分类号: | E21B4/02;E21B17/02;E21B44/00;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泽云 |
地址: | 1001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达 转子 轴向 颤动 补偿 机构 中心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颤动补偿机构及这线方法,属于钻探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马达转子轴向颤动补偿机构及中心过线方法。包括:防掉承拉接头;轴向浮动轴,设置于所述防掉承拉接头内并且可在所述防掉承拉接头的轴向上移动;其中,所述轴向浮动轴上端和下端分别电连接挠轴内的传输介质以及转子上导电连接装置。该颤动补偿机构及过线方法通过中心过线方式解决了电源和信号有线穿过螺杆马达的难题,实现了电源和信号的同时传递,适用于旋转导向系统以及其他井下控制探测系统,能够实现线路经过螺杆马达实现通信和电力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颤动补偿机构及这线方法,属于钻探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马达转子轴向颤动补偿机构及中心过线方法。
背景技术
中心过线增效螺杆马达具有信号和电源同时传递功能,且能够增加旋转导向系统的动力和转速,提高钻井机械钻速。井底和地面信号可以通过中心过线增效螺杆马达传递,同时连接在中心过线增效螺杆马达上端的发电机产生的电力可通过中心过线增效马达传递给连接在增效螺杆马达下端的旋转导向系统。旋转导向系统传感器收集到的几何参数和地质参数通过中心过线增效螺杆马达传递给MWD,直至信号上传到地面系统,让决策者和操作者了解井底情况。
在现有的各种增效马达技术中,用于螺杆过线连接通讯的方法和装置采用滑环结构或无线耦合通讯。受到井下螺杆工作时振动和轴向位移变化的影响,滑环结构存在着密封难以保证,接触质量差的问题,无线耦合方式存在着可靠性差、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因此,对现有技术中的过线螺杆钻具进行改进,以提高传输效率和可靠性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本发明主要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可靠性差、接触质量不佳、传输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马达转子轴向颤动补偿机构及中心过线方法。该颤动补偿机构及过线方法通过中心过线方式解决了电源和信号有线穿过螺杆马达的难题,实现了电源和信号的同时传递,适用于旋转导向系统以及其他井下控制探测系统,能够实现线路经过螺杆马达实现通信和电力传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方案是:
一种马达转子轴向颤动补偿机构,包括:
防掉承拉接头;
轴向浮动轴,设置于所述防掉承拉接头内并且可在所述防掉承拉接头的轴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轴向浮动轴上端和下端分别电连接挠轴内的传输介质以及转子上导电连接装置。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马达转子轴向颤动补偿机构,所述轴向浮动轴的下端设置有浮动轴下导电插针以与转子上设置的上导电插座电连接。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马达转子轴向颤动补偿机构,所述轴向浮动轴上端设置浮动轴上导电插针以电连接挠轴内的传输介质。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马达转子轴向颤动补偿机构,在所述防掉承拉接头的顶部设置有一硬质合金套,所述轴向浮动轴上端通过该硬质合金套与挠轴套接。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马达转子轴向颤动补偿机构,在轴向浮动轴的一端侧壁上设置一切面,该切面与防掉承拉接头内壁构成一个可以容纳轴向浮动轴弹簧的腔体。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马达转子轴向颤动补偿机构,在所述防掉承拉接头内设置有轴向浮动轴限位销,在轴向浮动轴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凹槽,所述轴向浮动轴限位销的一端插入该凹槽内部以限制轴向浮动轴的轴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08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