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树与梨树共同栽培的立体开发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9930.6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4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陶大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安市野春芽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3/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慕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78 | 代理人: | 杨艳 |
地址: | 638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树 梨树 共同 栽培 立体 开发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与梨树共同栽培的立体开发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土地整顿;步骤2、制作定植带;步骤3、梨树与茶树共同种植;步骤4、茶树修剪;步骤5、害虫防治6、放养鸡苗;采用茶树与梨树共同栽培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茶叶的亩产产量,亩产产量可相对于传统种植方式提高20%以上,同时实施例1‑3主要区别是害虫防治的方法不同,三种方法均对茶叶的亩产和品质有极大的提高,同时上述三种方法相对于现有的农药喷洒的方式都相对较为环保,对国家提倡环保的倡议起到极大的支持作用,害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茶树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茶叶质量符合无公害要求,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充分利用土地空间,达到种养循环立体开发,自然消化环保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树种植领域,特别是一种茶树与梨树共同栽培的立体开发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茶树种植包括主种和套种,采用套种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综合效 益,目前在全国己有一定的推广,茶树和梨树套种具有以下特点:1、套种可充分利用阳光 和土地资源,实现以梨养茶、以茶促梨,以鸡拉的粪便给茶、梨树提供养分,茶树于春季 采摘后进入生长旺盛季,强烈的阳光反而对茶树的生长有影响,此时梨树的树荫起到这样 作用,而渐入冬季茶树需通过充足的光合作用积累养分,以保证茶树安全过冬,此时梨树 开始落叶,保证了光照。2、梨树的芬芳会创造良好的生物条件,吸引昆虫、蜜蜂和鸟类等,丰富了园地环境,而且梨花在花期中的花粉和方向会影响的气味,使其带有特殊的清香。3、梨树的落叶在茶树间腐烂后既可以作为春季的优质有机肥,也可作为冬季越冬的 保暖层。4、养殖跑山鸡可以给梨树、茶树提供养份,茶树和梨树可以给鸡遮风挡雨、乘 凉,它们充分实现互补,达到种养循环立体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空间,增产增收。梨树的 芬芳会创造良好的生物条件,吸引昆虫、蜜蜂和鸟类的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害虫的加入, 如果不对其进行控制反而会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树与梨树共同栽培的立体开发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 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茶树与梨树共同栽培的立体开发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土地整顿:管理人员每年10-11月份对土壤进行开垦,将土壤开垦成宽度为150-160cm,深度60-65cm的定植沟,设置沟践中心长度大约为2.5m,确保表层土壤和底 层土壤被分别的进行放置,待开春时候进行土壤的回填,在回填时期每1㎡土地需要播撒 3kg有机肥和0.02kg每平方米的磷肥;
步骤2、制作定植带:管理人员需要将畦面堆成为高度25-30cm,宽度为1.5-1.6m的定植带;
步骤3、梨树与茶树共同种植:同年春季在深沟内按单行双株定植茶树幼苗,株距为 25-30cm,梨树窝距每隔4米远一株,行距4米。茶树苗与梨树苗的顶部高度相同,同时 进行水肥管理;
步骤4、茶树、梨树修剪:每年对茶树进行至少4次的修整,在进行修剪的过程当中,距离地面15-20cm,应该对茶树的组织进行修剪,在此之后的3次修剪应该在春茶采摘过 程当中进行,修剪高度应该设置为:25-30cm,35-40cm,40-45cm;梨树每年要拉枝修剪, 第一拉枝离地面90cm,分为三大切枝与地面平行,第二次高度控制在1.5m拉切枝三枝。
步骤5、害虫防治:害虫防治的方法包括:天敌防治法,微核生物产品乳粉剂喷施法和色板设置法。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步骤1中,在进行肥料播撒的过程中,要求操作人员将 这2种肥料进行充分的搅拌,在搅拌均匀以后才能够进行播撒。对梨树进行拉枝、修枝、疏花疏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步骤3中,对于所有的在进行种植的时候,需要另外施 加0.08kg每平方米的复合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步骤4中,当茶树成年以后开展的修剪,主要是对茶树 高度进行控制,并且帮助茶芽进行萌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安市野春芽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安市野春芽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99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