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备的特征提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4917.1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1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尼格;邵志鹏;马媛媛;陈牧;陈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博洋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特征 提取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设备的特征提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设备的目标导频序列,目标导频序列用于表征目标设备发送的数字基带信号;根据目标导频序列生成用于标识目标设备的轨迹特征。通过实施本发明,结合目标设备发送的目标导频序列,确定运行轨迹,即目标设备的轨迹特征,由于目标设备的轨迹特征是根据目标设备的物理层特性决定的,而物理层特性来源于目标设备位于不同空间位置带来的信号扰动,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该信号扰动会包含在数字基带信号中,因此,基于目标导频序列形成的轨迹特征仅与设备的实际电路有关,具备唯一性以及稳定性,可以将无线通信设备的轨迹特征用于设备的身份认证,实现了对无线设备的准确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备的特征提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理论的高速发展和应用的日趋成熟,个人通讯设备、工业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因此,无线接入点和终端用户对对端无线通信设备的识别、认证成为无线网络通信安全的关键部分。
目前广泛采用的设备身份认证手段,认证目标为用户或接入点提供的声明自身身份的某个数据标识,例如在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模型中,数据链路层通常使用硬件地址为身份标识,通过加解密算法和安全传输协议来完成识别和认证。但是,修改、伪造硬件地址技术和其他软硬件信息等技术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案;且加解密算法和安全传输协议立足的单向函数逆向求解的数学复杂度,随着密码学领域的研究突破和计算机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也面临被破解的挑战。如果合法用户的身份标识和密码不慎泄露,容易导致无法进行可靠的身份认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的特征提取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以解决当合法用户的身份标识和密码不慎泄露时,导致无法进行可靠的身份认证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设备的目标导频序列,所述目标导频序列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设备发送的数字基带信号;根据所述目标导频序列生成用于标识所述目标设备的轨迹特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设备的目标导频序列,包括:根据预设算法,捕获本地导频序列的目标位置数据,以及计算所述目标参数,所述目标参数包括目标位置数据类型、采样序号以及相关峰位置集合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所述目标导频序列以及所述目标参数,计算角频率偏差;根据所述角频率偏差计算所述角频率偏差的估计值;根据所述角频率偏差均值,计算得到发送导频序列的估计值;根据所述发送导频序列的估计值,更新所述目标导频序列。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该特征提取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轨迹特征,生成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一分类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该特征提取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目标导频序列进行参数化处理,计算得到设备特征,所述设备特征包括单位相同比特平均轨迹曲线以及单位相反比特平均轨迹曲线;对所述设备特征进行分类,得到第二分类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预设算法,捕获本地导频序列的目标位置数据,以及计算所述目标参数,包括:根据所述目标位置数据的预设码片速率,确定所述目标导频序列的采样速率,所述采样速率是所述预设码片速率的多倍;根据所述采样速率对所述目标导频序列进行采样,生成多组码片;对所述本地导频序列进行直序扩频处理,生成本地扩频信号;根据第一预设宽度窗口、所述目标导频序列以及所述本地扩频信号,生成实际信号;根据第二预设宽度窗口以及所述实际信号,生成阈值序列信号;根据所述阈值序列信号,当确定所述第二预设宽度的窗口的中心点为相关峰位置,生成相关峰位置集合;根据所述实际信号以及所述阈值序列信号,捕获所述本地导频序列的目标位置数据,返回所述目标位置数据类型以及采样序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49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