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58307.0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7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喜巧;苗兵义;莫利明;张权应;霍保明;范军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3/34;C02F101/10;C02F101/18;C02F3/02;C02F1/52;C02F1/24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温霞云 |
地址: | 04160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生化 处理 负荷 优化 提高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属于废水处理领域。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步骤为:待处理废水送入好氧池,在好氧池内投入生物菌剂,好氧池内设置有气浮装置,所述的气浮装置为两段,第一段为曝气段,底部铺设穿孔曝气管,曝气管上开设1.8‑2.2mm的曝气孔,第二段为加药段,用于添加絮凝剂和混凝剂,控制好氧池碱度在400‑600mg/l,控制硝化液回流比在3:1,控制调节池进水硫氰化物含量在1000mg/l以下。本发明可显著提高生化出水水质和处理水量,降低系统运行压力,节约水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
背景技术
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生化处理是废水处理中常见的处理方式。
现有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的总体处理水量低,不满足生产需求,同时生化出水水质较差,导致深处理膜清洗频次增加,除盐水产量低,生物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差,在中间过程中需配入稀释水,降低生物接触有机物浓度,加大了系统水量,并在未来水水质波动后,系统以出现紊乱,出水严重超标,调节恢复周期长,且整体的出水COD偏高达到了180-200mg/l,浊度在30NTU,导致废水深度处理装置清洗频繁,反洗水量大,膜运行周期短,除盐水产量少,回收率低,同时在系统出现紊乱调整期间,需降低处理水量进行调整,导致调节池空位减少,调节缓冲余量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总体处理水量低,不满足生产需求,且生物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负荷的优化提高方法,步骤为:待处理废水送入好氧池,在好氧池内投入生物菌剂,好氧池内设置有气浮装置,所述的气浮装置为两段,第一段为曝气段,底部铺设穿孔曝气管,曝气管上开设1.8-2.2mm的曝气孔,第二段为加药段,用于添加絮凝剂和混凝剂,控制好氧池碱度在400-600mg/l,控制硝化液回流比在3:1,控制调节池进水硫氰化物含量在1000mg/l以下。
进一步地,所述传统的气浮装置的为两端气浮,改造为第一段气浮去除轻油,在气浮第一段底部铺设穿孔曝气管连续曝气释放2mm气泡,轻油上浮刮渣去除;第二段加药进行混凝反应,不曝气沉淀进行排渣。
所述辅助添加剂所采用的高效生物菌剂是从大自然中筛选出的多种芽孢杆菌和单一假单胞菌组合的工程菌,结合由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脲酶、纤维素酶和硝酸盐还原酶合理比例配比的酶制剂所得到的复合型生物菌剂,整体具有较好的除COD效果、所述辅助添加剂所采用的絮凝药剂为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所述辅助添加剂所采用的混凝药剂为无机高分子聚合氯化铝,整体性价比较高。
所述好氧池的氨氮调节指标增加,氨氮去除时控制PH值在8左右,引进碱度控制代替PH值,将碱度控制在400-600mg/l,能保证硝化反应的高效进行。
所述絮凝剂为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所述混凝剂为无机高分子聚合氯化铝。
本发明主要设施与液剂包括好氧池、缺氧池、二沉池、气浮装置、生物系统、废水抽检系统和辅助添加剂,其中好氧池整体为池类容器结构并为该方法的核心设施,气浮装置将原有两端曝气改进为第一段曝气,第二段加药排查,生物系统内设置有污泥回流流量计、缺氧池进水流量计和剩余污泥排放流量计,所述废水抽检系统中主要设备为抽样装置与废水检测装置,辅助添加剂采用高效生物菌剂、絮凝剂和混凝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83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