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电梯安全保护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58111.1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7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伟;陈志民;高明煜;林辉品;董哲康;沈娟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慧灵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5/04;B66B13/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杨舟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电梯 安全 保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电梯安全保护系统及方法。包括端站减速模块和提前开门模块。本发明采用连续区域节点检测法对电梯端站速度进行控制,电梯经由层级减速控制后才可端站安全停车,且由于采用虚拟位置区域,同时本发明采用连续区域节点时间调速法来控制电梯提前开门,当电梯速度满足提前开门条件时则开启该楼层的提前开门,否则禁止该楼层的提前开门功能,从而确保开启提前开门功能的楼层电梯在开门结束时即可平层停车而无需微段爬行。本发明能提高电梯运行安全控制的鲁棒性,电梯端站减速控制和提前开门模块均采用连续区域节点法,具有安全性能高、可扩展性强,能够很好的运用在高层、高速电梯的运行保护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安全技术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了一种多功能电梯安全保护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梯运行安全技术控制领域广泛使用的是纯机械式开关动作。
现有的电梯系统中,端站减速大多使用包括强迫减速开关和极限开关在内的触碰开关实现,高速电梯甚至安装多对触碰开关。强迫减速开关原理为:当判断电梯运行至触碰开关处时,电梯换速至低速运转或者停止。其缺点为:1、受井道结构约束,触碰开关安装安装不灵活且成本高;2、受井道坏境影响,触碰开关信号检测效果差,且由于触碰开关仅为点检测,当电梯在该点检测失效并脱离检测点位置时,很难判断系统该何时对电梯进行减速控制,安全可靠性差。
现有的电梯系统中,提前开门功能模块大多使用纯继电器电路实现。继电器结构实现原理是:在集成相关元器件条件下,通过多对继电器自锁、互锁实现开关门动作。其缺点为:1、继电器结构内部线路复杂,控制时序复杂;2、电梯平层过程中继电器开关动作频率高,使用寿命难以得到保证,安全可靠性差;3、使用过多安全继电器成本贵,其实用性不高。
现有的端站减速模块和提前开门模块通过检测门区传感器信号和端站限速传感器信号判断电梯位置以开启提前开门功能,电梯到达传感器位置点即需开启提前开门功能。然而由于电梯运行速度的不一致性,为了满足平层舒适感,电梯各楼层提前开门触发点应该由实际情况决定而不该固定为同一提前开门触发点。如果整个楼层均采用相同固定位置提前开门,电梯很容易出现开门已经结束却仍在继续爬行平层或者开门仍在继续却已经平层结束的现象,提前开门功能安全性和实用性均不高。
现有的电梯安全功能保护系统集成度低,需要附加额外的模块安全保护装置才足以对电梯整个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有效检测,系统融合不稳定且标准化程度差,因此设计一套可扩展性强且能对电梯运行各项安全功能同时检测的集成系统,将对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起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电梯安全保护系统及方法,能实时对电梯运行安全功能进行监控,系统鲁棒性高、可扩展性强。
一种多功能电梯安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站减速模块、提前开门模块;
所述端站减速模块包括减速控制通道、减速逻辑通道、换速制停通道。每一减速控制通道又包括减速控制信号组,每一减速控制通道分别并联一减速逻辑通道构成一减速冗余校验对。减速控制通道在判断电梯处于强减区内时输出预强减信号,减速逻辑通道在接收到预减速信号并判断电梯速度超过预设值时输出强减信号;减速控制通道在判断电梯处于安全制停区内输出预制停信号,减速逻辑通道在接收到预制停信号并判断电梯将入极限制停区内输出制停信号;换速制停通道包括安全回路总触点、限速器触点,换速制停通道在收到强减信号或制停信号时使能安全总触点和限速器触点;
所述提前开门模块包括门联锁控制通道、提前开门逻辑通道、门锁旁路控制通道。所述门联锁控制通道和门锁旁路控制通道并联。门联锁控制通道在收到提前开门信号时控制门锁断开并实时监控门状态;提前开门逻辑通道在判断电梯进入门区范围且所处位置点速度适合提前开门时输出提前开门信号,门旁路控制通道在接收到提前开门信号时闭合以实现提前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慧灵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慧灵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81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