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杂地质长空桩成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55218.0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2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胡焕坚;李光灿;王花;任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00 | 分类号: | E02D7/00;E02D5/38;E02D9/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杂 地质 长空 桩成孔 灌注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地质长空桩成孔灌注桩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搓管机就位对中;全护筒埋设;桩身成孔;下放钢筋笼;混凝土浇筑;护筒底提升至混凝土面;空桩灌砂;取出护筒。本发明采用搓管机埋设全护筒进行灌注桩成孔,可有效避开各种软弱土层对成孔的影响,施工速度快,在遇到碎石层、坚硬孤石等地质时,处理措施灵活,对空桩部分的处理方式经过实践验证,可有效保证桩身质量,不缩颈、不断桩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地质长空桩成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灌注桩是一种就位成孔,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制成的桩。常用的有:(1)钻孔灌注桩:用螺旋钻机、潜水钻机等就地成孔灌注混凝土而成桩,施工时无振动、不挤土,但桩的沉降量稍大。螺旋钻机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砂土及人工填土等,钻削下来的土块沿钻杆上的螺旋叶片上升排出孔外,孔径300mm左右,钻孔深度8~12m,根据土质和含水量选择钻杆。潜水钻机宜用于粘性土、砂土、淤泥和淤泥质土等,尤宜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层中成孔。钻孔时为防止坍孔用泥浆护壁。在粘土中用清水钻进,自造泥浆护壁;在砂土中应注入制备的泥浆钻进。利用泥浆循环排除钻削下的土屑,钻至要求深度后要清孔以排除沉在孔底的土屑,减少桩的沉降量。目前在高层建筑和桥梁等大型工程中推广应用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多用此法施工,桩径多在1m以上,桩底部还可扩孔,单桩承载能力可达数千吨。(2)沉管灌注桩:用锤击或振动将带有钢筋混凝土桩靴(桩尖)或活瓣式桩靴的钢管沉入土中,然后灌注混凝土同时拔管而成桩。用锤击沉管、拔管者称锤击灌注桩;用激振器的振动沉管、拔管者称振动灌注桩。此法成桩易发生断桩、缩颈、吊脚桩、桩靴进水和进泥等弊病,施工中注意检查并及时处理。此外,还有用炸药使桩孔底部形成扩大头以增大承载能力的爆扩灌注桩。
在一些含有不稳定土层的地区,如我国的珠三角地区,地质相对复杂,含有多种不稳定土层,其中包含砾砂层、淤泥层等软弱土层。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使用泥浆护壁成孔容易发生塌孔,成桩质量差,且在施工长空桩成孔时,空桩部分孔壁土体坍塌直接影响上部桩身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在复杂地质施工长空桩成孔灌注桩时,多数采用埋设2~4米长的护筒进行泥浆护壁成孔施工,但半护筒无法覆盖整个桩身岩层,当底层地址情况复杂时,灌注桩成孔、成桩质量仍然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复杂地质长空桩成孔灌注桩施工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复杂地质成孔时易塌孔、成桩质量差、桩身质量无法保障的技术难题,可实现长空桩成孔灌注桩在复杂地质中顺利施工,有效保障了灌注桩成桩质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搓管机就位对中;全护筒埋设;桩身成孔;下放钢筋笼;混凝土浇筑;护筒底提升至混凝土面;空桩灌砂;取出护筒。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就位:将搓管机置于旋挖桩桩位上,将履带吊车,吊车底盘部分与搓管机连接滑箱相互连接,用吊车大勾将搓管机尾部稍微吊起,再移动吊车位置,将搓管机置于合适的桩位,再放下。
步骤2、护筒校正:吊车大勾将护筒用钢丝绳吊起,放进搓管机钳口中心,直到护筒接触地面,调节缸辅助调整,一直到护筒到达准确的桩位。提起搓管机钳口,夹紧护筒,开始往地下搓动,同时在搓管机的两个方向吊起线,观察护筒的垂直度,如护筒不垂直,则使用搓管机的两个提升缸来调整护筒,直至将护筒搓下地面2米左右,护筒校正的同时,吊车大勾必须保持勾住护筒的状态。
步骤3、抓土:护筒校正后,搓管机开始正常工作,吊车大勾脱离护筒,然后将护筒护口吊起,装在护筒的顶部,再用大勾吊起冲抓上官帽,小勾吊起冲抓斗,开始进行抓土。开始抓土时,将冲抓斗的二分之一放置于护筒内,暂停1秒左右时间,再将抓斗自由落勾,进行抓土。由于地质复杂,抓土时应注意,应该护筒超前才能抓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52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区块链和云计算的通信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旅游景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