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电缆故障在线定位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49944.1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8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尉军;郭举富;殷慧;盛兴隆;张霄;聂瑀良;葛乐;李朝举;刘鹏;胡凯强;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S1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电缆 故障 在线 定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电缆故障在线定位系统,包括待测电缆单元和检测单元,其中,待测电缆单元,包括绝缘管道,所述绝缘管道内设置有电缆和光纤;以及,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绝缘管道两端;本发明提供一种敷设于地下电缆故障在线定位系统及方法,能够实时监测地下电缆的故障位置,并可以通过模拟故障事件进行光缆故障空间位置的辅助判断,极大的地降低故障排查的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路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电缆故障在线定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埋式光缆、高压电缆、高压光电复合缆在电力系统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电缆数量的不算增加及城市建设进程的发展,外力、施工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电缆的故障次数也明显增加,但地下电缆线路故障有着难以排查、不易被定位等特点;因此,准确、快速地判断出故障发生的位置,对提高供电稳定性、降低停电带来的经济损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电缆故障定位采用声测法,沿着故障电缆位置对电缆放电产生的声音信号进行拾取并放大,信号最强的地方一般为故障点;在现实情况下,周边的环境对此方法的干扰较大,使得环境不稳定的区域的检测准确性存在差异;由于故障位置的不确定性,可能需要进行非常多次的放电才能找到电缆;另外,多次放电也会导致电缆故障程度进一步扩大。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地下电缆故障在线定位系统存在的定位及排查困难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电缆故障在线定位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电缆故障在线定位系统,包括待测电缆单元和检测单元,其中,待测电缆单元,包括绝缘管道,所述绝缘管道内设置有电缆和光纤;以及,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绝缘管道两端。
作为本发明所述地下电缆故障在线定位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缆和光纤紧密接触或所述光纤位于所述电缆内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地下电缆故障在线定位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分别包括第一激光光源模块和第二激光光源模块,所述第一激光光源模块和第二激光光源模块分别位于所述光纤两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地下电缆故障在线定位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分别还包括第一光信号调理模块和第二光信号调理模块,所述第一光信号调理模块和第二光信号调理模块分别位于所述光纤两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地下电缆故障在线定位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激光光源模块发出的线性偏振光通过光纤以相反的方向到达第二光信号调理模块,所述第二激光光源模块发出的线性偏振光通过光纤以相反的方向到达第一光信号调理模块。
作为本发明所述地下电缆故障在线定位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分别还包括第一光信号探测模块和第二光信号探测模块,所述第一光信号探测模块和第二光信号探测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光信号调理模块和第二光信号调理模块通过电路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地下电缆故障在线定位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分别还包括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光信号探测模块和第二光信号探测模块通过电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99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