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电网的负荷评估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9937.1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0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溪;刘宏亮;车瑶;侯宇程;王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14;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黄海英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网 负荷 评估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的负荷评估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配电网中目标分区的最大功率,其中,最大功率为配电网为目标分区分配的最大功率;根据最大功率确定目标分区内可用供电容量;根据可用供电容量和目标分区对应的预设供电容量确定目标分区内的评价指标,其中,评价指标用于表征目标分区内负荷分布的合理程度。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有效衡量配电网负荷分布的合理程度容易造成的配电网局部线路过载以及母线电压出现异常现象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电网的负荷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理想条件下,某一配电网的负荷应均匀分布在各个变电站的合理供电半径内,使线路和变压器传输的功率与用电负荷所需的功率相平衡。但是,由于城市拆迁,人口迁移、线路走廊占地困难等多种因素,经常导致原本规划初期负荷分布相对较合理的线路,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出现负荷分布极不均匀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局部线路过载或母线电压异常现象的出现。如何有效量化评估以及准确预测某一配电网负荷分布的合理程度,为配电网变电站选址定容,线路切换提供有力指导就成为一项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的负荷评估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有效衡量配电网负荷分布的合理程度容易造成的配电网局部线路过载以及母线电压出现异常现象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的负荷评估方法,包括:确定配电网中目标分区的最大功率,其中,最大功率为配电网为目标分区分配的最大功率;根据最大功率确定目标分区内可用供电容量;根据可用供电容量和目标分区对应的预设供电容量确定目标分区内的评价指标,其中,评价指标用于表征目标分区内负荷分布的合理程度。
可选地,根据可用供电容量和目标分区对应的预设供电容量确定目标分区内的评价指标,包括:计算可用供电容量与目标分区内预设供电容量的比值;将比值作为目标分区内的评价指标,其中,目标分区内的评价指标越大,目标分区内的负荷分布的合理程度越大。
可选地,确定配电网中目标分区的最大功率,包括:获取目标分区内当前电力负荷值;按照第一预设步长调节电力负荷值,直至电力负荷值不满足预设条件;将不满足预设条件的电力负荷值作为第一电力负荷值;按照第二预设步长调节第一电力负荷值,直至第一电力负荷值满足预设条件,将满足于预设条件的第一电力负荷值作为配电网中目标分区的最大功率,其中,第二预设步长小于第一预设步长。
可选地,预设条件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目标分区内各个节点的电压小于各个节点电压的上限值且大于各个节点电压的下限值;目标分区内各个支路通过的电流小于各个支路允许通过的电流最大值;目标分区内各个变压器输出的功率值小于各个变压器的最大容量。
可选地,根据最大功率确定目标分区内可用供电容量,包括:获取目标分区内所有变压器的绕组容量;将最大功率与绕组容量的差值作为目标分区内可用供电容量。
可选地,在根据可用供电容量和目标分区对应的预设供电容量确定目标分区内的评价指标之后,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供电容量与配电网内所有变电站的容量之和,确定目标分区的权重系数;根据权重系数与目标分区内的评价指标确定配电网的评价指标,其中,配电网的评价指标用于指示配电网的负荷分布的合理程度,其中,配电网的评价指标越大,配电网的负荷分布的合理程度越大。
可选地,根据预设供电容量与配电网内所有变电站的容量之和,确定目标分区的权重系数,包括:计算预设供电容量与配电网内所有变电站的容量之和的比值;将比值作为目标分区的权重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99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