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8175.3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1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梁林;迟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林 |
主分类号: | A61B17/11 | 分类号: | A61B17/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孙志一 |
地址: | 10002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缝合 搭桥 血管 吻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包括内磁圈、外磁圈以及人工血管,人工血管包括外层人工血管和内层人工血管,外层人工血管套设在内层人工血管的外周侧,内层人工血管的一端固定有内磁圈,外层人工血管的一端固定有外磁圈,通过内磁圈和外磁圈之间的磁吸作用实现对升主动脉开口处的封堵。达到的技术效果为:通过本发明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相对于目前手工吻合,显著降低了冠脉搭桥手术中近端血管吻合的操作难度,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尤其适用于微创搭桥手术的近端血管吻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
背景技术
冠脉搭桥时需要将作为桥血管的大隐静脉和升主动脉壁做吻合,使得主动脉内的血流可以经大隐静脉引出到冠状动脉。目前临床采用的方法是采用手工缝合的方式进行升主动脉至大隐静脉的吻合。现有的吻合方法在主动脉壁薄弱时缝合处针眼易出血,常需要反复缝合、压迫止血;尤其在微创搭桥时升主动脉位置深且被肺动脉阻挡,显露困难,近端血管吻合操作难度很大,是微创搭桥手术最困难的环节,也是大出血和吻合失败风险最大的环节。
目前的解决方案是靠反复训练来提高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并没有专门的方法可以降低操作难度。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包括内磁圈、外磁圈以及人工血管,所述人工血管包括外层人工血管和内层人工血管,所述外层人工血管套设在所述内层人工血管的外周侧,所述内层人工血管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内磁圈,所述外层人工血管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外磁圈,通过所述内磁圈和所述外磁圈之间的磁吸作用实现对升主动脉开口处的封堵。
进一步地,还包括接头,所述接头设置在所述人工血管背离所述内磁圈和所述外磁圈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的外周侧环绕开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绑扎线,所述接头设置有所述凹槽的一端插入至大隐静脉内,所述绑扎线将大隐静脉和所述接头之间结扎完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磁圈和所述外磁圈均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张紧环。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套筒,所述内磁圈和所述外磁圈的初始状态收缩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人工血管和所述外层人工血管均为波纹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内磁圈和所述外磁圈均为圆环形片状结构,所述内磁圈的内径等于所述外磁圈的内径,所述内磁圈的外径等于所述外磁圈的外径。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套层,所述内磁圈和所述外磁圈的外部均包裹有所述外套层,所述外套层为硅胶材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用于将所述内磁圈和所述外磁圈从所述外套筒内推出。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本发明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相对于目前手工吻合,显著降低了冠脉搭桥手术中近端血管吻合的操作难度,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尤其适用于微创搭桥手术的近端血管吻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林,未经梁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81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