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铁客流量的屏蔽门客流引导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5948.2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0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黄和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和淼 |
主分类号: | B61B1/02 | 分类号: | B61B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1 | 代理人: | 李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铁 客流量 屏蔽门 客流 引导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铁客流量的屏蔽门客流引导系统,包括站台客流监控器、车厢客流监控器、列车动态监控器、客流负载提示门框,动态客流引导箭头、客流距离感应器和监控中枢。本发明能够使系统实时监控地铁站台和地铁车厢内的客流量并进行全局总览分析,通过屏蔽门自动提示对客流进行综合分流引导,保证客流安全有序的输送,提升客流输送效率和输送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客流安全监管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地铁客流量的屏蔽门客流引导系统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道路交通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出行需求,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恰恰为解决人们出行需求的一种必要交通出行方式。城市轨道交通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事物总是会有两面性的,有利必有弊。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一种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在我国广大城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地铁客流量较大的城市,地铁站台的拥堵时有发生。由于地铁进站通道的分布不能完全兼顾所有站台,人群往往聚集在靠近站台入口的位置,为了缓解客流拥堵带来的安全隐患,需要对客流进行有效的引导。目前的客流引导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张贴静态的客流引导标识,引导乘客自行远离站台入口处,另一种是人工引导,在站台安排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进行客流疏导。现有的方法均不能有效的引导客流,静态客流引导标识只能向固定方向引导,人工引导只能引导工作人员附近的客流,无法对站厅整体客流进行全局总览和有效引导,且人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铁客流量的屏蔽门客流引导系统,能够使系统实时监控地铁站台和地铁车厢内的客流量并进行全局总览分析,通过屏蔽门自动提示对客流进行综合分流引导,保证客流安全有序的输送,提升客流输送效率和输送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铁客流量的屏蔽门客流引导系统,包括站台客流监控器、车厢客流监控器、列车动态监控器、客流负载提示门框,动态客流引导箭头、客流距离感应器和监控中枢,所述屏蔽门的外侧设置有客流负载提示门框,所述客流负载提示门框的顶部设置有动态客流引导箭头,所述屏蔽门的外侧面设置有客流距离感应器,所述客流负载提示门框的上方设置有站台客流监控器,所述车厢客流监控器设置在地铁车厢的出入口顶部,所述列车动态监控器设置在地铁的驾驶室内,所述车厢客流监控器和列车动态监控器相连,所述车厢客流监控器和列车动态监控器通过远程通讯与监控中枢相连,所述监控中枢与站台客流监控器、客流负载提示门框,动态客流引导箭头和客流距离感应器一一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客流负载提示门框为灯光提示门框,当站台客流超过对应车厢负载时,客流负载提示门框闪烁红光,当站台客流未超过对应车厢负载时,客流负载提示门框常亮绿光,当客流距离屏蔽门距离小于安全预警距离时,客流距离感应器感应到客流危险状态,客流负载提示门框闪烁黄光。
作为优选,所述客流距离感应器沿屏蔽门的中下部宽度水平设置,所述客流距离感应器内置有语音报警提示模块,当客流距离屏蔽门距离小于安全预警距离时,客流距离感应器感应到客流危险状态,语音报警提示模块进行语音提示。
作为优选,所述动态客流引导箭头包括红光左引导箭头、绿光上等待箭头和红光右引导箭头,当站台客流未超过对应车厢负载时,红光左引导箭头和红光右引导箭头熄灭,绿光上等待箭头常亮;当站台客流超过对应车厢负载,左侧有站台客流未超过对应车厢负载时,红光左引导箭头亮起闪烁,绿光上等待箭头和红光右引导箭头熄灭;当站台客流超过对应车厢负载,右侧有站台客流未超过对应车厢负载时,红光右引导箭头亮起闪烁,绿光上等待箭头和红光左引导箭头熄灭,所述红光左引导箭头、绿光上等待箭头和红光右引导箭头。
作为优选,所述红光左引导箭头、绿光上等待箭头和红光右引导箭头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引导标识字幕。
作为优选,所述监控中枢包括手持移动终端和固定主机,所述监控中枢的远程通讯方式加密局域网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和淼,未经黄和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59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