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环保的双层玻璃幕墙及节能环保的双层玻璃幕墙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4421.8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2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麟学;吴杰;周凯锋;单云翔;张琪;乔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B1/88;F24F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宛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1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环保 双层 玻璃 幕墙 | ||
本发明涉及玻璃幕墙领域,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的双层玻璃幕墙及一种节能环保的双层玻璃幕墙组。包括外层玻璃幕墙、内层玻璃幕墙、外层玻璃幕墙与内层玻璃幕墙之间的夹层形成密封的空气腔,空气腔的顶部设置有可开闭的排风口,空气腔的底部设置有可开闭的进风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四季气候相对温和或季节变化不明显的地区,使得建筑在室内外温差不大的情况下保证比较充足的通风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幕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的双层玻璃幕墙及一种节能环保的双层玻璃幕墙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玻璃幕墙是用于建筑的外墙围护,其不承重,在安装时能够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可以称其为“帷玻璃幕墙”,是现代大型建筑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随着玻璃幕墙领域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双层玻璃幕墙,近年来,双层玻璃幕墙成为了一种比较流行的建筑外围护结构,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大型建筑和高层建筑上。双层玻璃幕墙按照换气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内通风式的双层玻璃幕墙,一种为外通风式的双层玻璃幕墙。其中,内通风式双层玻璃幕墙的外层为封闭式结构,换气的过程在双层玻璃幕墙的两层空间内进行,其不足在于新风在送风时难以控制,通常需要外加通风系统的配合才能够形成并完成与自然界的交换;外通风式双层玻璃幕墙早先在北欧、德国等地区应用较多,这些地区冬天温度很低,室内外温差很大,冬天双层玻璃幕墙关闭状态可以作为一层保温层保证室内的温度,温度较高时,双层玻璃幕墙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能够合理组织气流,直接与自然界形成交换,达到有效的通风效果。近几年来,我国也逐步开始应用外通风式双层玻璃幕墙。
现有的外通风式双层玻璃幕墙在北欧、德国等终年寒冷的地区使用时,室内的保温效果较为明显,但我国很多地区一年四季气候相对温和,尤其是在季节变化不是特别明显的长三角地区,室内外温差通常不大,导致直接采用现有的双层玻璃幕墙,其通风性能和功效相对较弱,急需适用于我国气候特征的双层玻璃幕墙。
现有的双层玻璃幕墙均存在上述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双层玻璃幕墙及一种节能环保的双层玻璃幕墙组。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双层玻璃幕墙,包括外层玻璃幕墙、内层玻璃幕墙、所述外层玻璃幕墙与所述内层玻璃幕墙之间的夹层形成密封的空气腔,所述空气腔的顶部设置有可开闭的排风口,所述空气腔的底部设置有可开闭的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的数量为1个,所述排风口的数量为2个。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空气腔的底角,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空气腔的顶角。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不位于所述排风口在所述空气腔底部的投影位置。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排风口电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遮阳帘,所述遮阳帘设置在所述空气腔内。
优选的,所述遮阳帘设置在距离所述外层玻璃幕墙的三分之一处。
优选的,还包括百叶,所述百叶设置在所述排风口和/或所述进风口上。
优选的,还包括防虫网,所述防虫网设置在所述排风口和/或所述进风口的外侧。
通过本发明的节能环保的双层玻璃幕墙,能够在四季气候相对温和或季节变化不明显的地区,如长三角地区,使得建筑在室内外温差不大的情况下保证比较充足的通风量。在冬季,外层玻璃幕墙的存在加强了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通过双层玻璃幕墙之间的空气预热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表面的热损失,同时内层玻璃幕墙温度相对较高,有利于室内的舒适性。另外,还降低了室外噪音对于室内的影响,对城市中心区处于很强交通噪声环境中的建筑尤其适宜。同时,双层玻璃幕墙可以在强噪音环境中,引入自然通风,降低建筑能耗。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44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壳体全自动上料压装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车用卡钳自动套圈装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