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储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2314.1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7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范永开;林卫国;吴国栋;隋爱娜;尚文倩;曹建香;董春玲;潘耘;范文庆;黄玮;虎倩;郭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传媒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21/62;G06F21/64;G06F2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何志欣 |
地址: | 1000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数据 存储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储系统及方法,数据存储系统至少包括由多个用户设备构成的区块链和多个云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配置为:将其生成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密预处理生成第一数据,并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分离出至少描述所述原始数据属性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存储于所述区块链中,所述第一数据经过切分后以随机匹配的方式分别存储于多个云设备。通过该设置方式,能够在数据内容存储在云设备的一侧同样实现去中心化,进而降低用户存储数据的安全风险,同时能够避免因为区块链上成员资格信息的窃取和泄露导致存储在区块链上的第二数据被不安全地访问,进而导致用户存储的数据被窃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储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从数据挖掘中得到的信息更有效和更方便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例如,大数据分析促进了个性化医疗的发展,使复杂疾病的建模更加精确。在机器学习领域,通过使用大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可以帮助机器更精确地对人类情绪进行分类和预测。除此之外,数据的有效利用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而且数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反过来又促进了大数据的发展。但是,在数据为我们提供高生产率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例如购买云存储服务比购买昂贵的存储硬件更方便、更便宜,然而一旦私人数据存储在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器上,用户就失去了对它的控制。数据的隐私不再能得到保证。此时,用户只能选择信誉度相对较高的服务商。另一方面,集中存储方案又导致了数据的集中管理,数据不能频繁流动,由此产生了信息资源孤立的现象。
例如,文献[1]吕晓霞,王俪璇,张燕.元数据和数据分离的安全云存储体系结构的设计[J].计算机安全,2014,000(004):33-37.针对云存储的集中数据存储管理的安全性问题,提出元数据和数据分离的安全云存储体系结构,该安全云存储体系结构可以使元数据局部受控,不同的部门、组织可以使用单独的目录数据服务器,一方面保障元数据和数据的安全,另一方面满足多组织机构的业务需求和安全需求。该文献的第二部分目录服务器是安全存储体系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录服务器维护安全存储体系结构的目录信息,即元数据。记录用户数据在后端存储系统中存放的实际位置信息和编码信息,不参与实际用户数据的处理,从而确保目录服务器不会成为整个安全存储体系结构的瓶颈。不同的部门、组织拥有各自的目录服务器,虽然不同机构的用户数据可以存储在同一个海量信息存储系统中,但是元数据由各机构专有的目录服务器保存,用户不能跨域访问其他机构的目录服务器,因而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隔离。同时,用户可在目录服务器中实现本机构特有的安全机制,确保本机构的数据不被其他机构获得,保证了用户数据的安全。然而该文献提供的存储系统,仍然是中心化的存储方案,其安全性低、单节点故障易导致数据丢失以及容易遭受篡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传媒大学,未经中国传媒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2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织缝翻一体袜机
- 下一篇:数据库字典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