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风系统的预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新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40902.1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1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妍;柏秋实;胡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2/00 | 分类号: | F24F12/00;F24F11/72;F24F11/64;F24F7/08;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陈旭燕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风 系统 预热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系统预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新风系统。新风系统预热装置,包括:新风预热百叶风阀、新风百叶风阀、第五风阀、第六风阀、回风风口、新风预热口、新风风口、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新风风机、回风风机、壳体、热交换芯体、排风口、送风口;所述新风预热百叶风阀,用于控制所述新风预热口的气体流量;所述新风百叶风阀,用于控制所述新风风口的气体流量;本发明的新风系统的预热装置可以在寒冷地区预热室外新风放置芯体结霜,利用室内回风加热室外新风,有效的利用率室内的热量,根据控制逻辑自动调节风口大小,保证有足够的新风量,维持室内空气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新风系统的预热装置及控制方法、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很多高端住宅都配备有新风系统,按国家标准规定,新风系统要配有热回收装置,全热交换芯体即可以回收显热也可以回收潜热,故绝大多数新风换气装置均配有全热交换芯体,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当室内湿度大时与室外冷空气换热后,芯体回风一侧会出现严重的结霜显现,芯体无法换热,同时室内空气也无法排出。因此解决芯体结冰问题,迫在眉睫。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些解决芯体结冰的方法,举例如下:
专利CN211290421U,在新风口前设置一个导风腔,利用预热器加热新风,虽然起到预热新风的作用,但是进一步浪费了电资源;
专利CN110925953A,利用电加热新风预热,计算排风热回收的干湿球温度、和当前转速下的回风量来计算回风风道的结冰点,控制新风预热后的干湿球温度,此提根据计算结果控制,不确定性高;
专利CN106288224A,新风一个换热器和一个循环泵,利用换热器和循环泵实现室内高温空气与室外低温空气之间的换热。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解决芯体结冰的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不确定性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新风系统的预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新风系统,该预热装置能达到冬季时芯体不结冰,提高全热交换芯体利用率;利用室内回风加热室外新风,有效的利用了室内的热量,实现直接的能源回收;新风机结构形式回风通道与新风通道之间的接触面积少,减少新、排风之间的漏风和混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新风系统预热装置,包括:
新风预热百叶风阀、新风百叶风阀、第五风阀、第六风阀、回风风口、新风预热口、新风风口、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新风风机、回风风机、壳体、热交换芯体、排风口、送风口;
所述新风预热口、新风风口、回风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热交换芯体、新风风机、回风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新风预热口和新风风口中进入的新风混合后进入热交换芯体;所述新风风机用于将热交换芯体换热后的新风送入送风口,送风口将气体送入建筑物内;
所述新风预热百叶风阀,用于控制所述新风预热口的气体流量;
所述新风百叶风阀,用于控制所述新风风口的气体流量;
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干球温度及相对湿度;
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干球温度及相对湿度;
所述第五风阀,用于打开或关闭热交换芯体与回风风机的气体流通通道;所述回风风机气体出口与排风口连通;回风风机用于将换热后的回风气体送入排风口排出壳体;所述第六风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风口。
优选地,所述新风预热口和所述新风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左侧,由新风风口流入的新风和新风预热口流入的预热新风在新风通道中混合;所述回风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端,所述第五风阀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右下角侧,所诉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左侧且位于新风风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09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