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量输出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0211.1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2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黎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输出 电路 电路板 组件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关量输出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通过触点开关与线圈之间存在分布电容隔离大量浪涌,使得到达线圈一端的浪涌较小,相比较相关技术而言,在开关量输出接口承受的浪涌电压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的过压保护器件承受的浪涌电压较小;当对该开关量输出电路进行耐压测试时,由于触点开关与线圈之间存在分布电容,从而阻挡了耐压测试的电压传递至第一过压保护器件、第二过压保护器件,第一过压保护器件、第二过压保护器件无需承受测试电压,相比较相关技术而言,在过压保护器件的额定电压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耐压能力较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关量输出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通讯、工业控制、电力自动化等领域中,开关量输出接口是实现设备互连、通信及控制动作的电气接口,但由于在实际中,开关量输出接口处于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工作,开关量输出接口可能受到源于雷击或操作过电压等的浪涌电压的冲击,若开关量输出接口连接的开关量输出电路不增加任何过压保护器件,仅依靠开关量输出电路本身器件的隔离性能,无法承受较大的浪涌电压,会导致开关量输出电路的器件损坏、信息丢失、复位或误动作。相关技术中,为了应对开关量输出接口的浪涌电压的冲击,常用的做法是在每个开关量输出接口处增加过压保护器件,从而使得开关量输出电路具有良好的防浪涌能力。
然而,为了防浪涌电压的冲击而增加的过压保护器件,破坏了开关量输出电路的绝缘,容易使得开关量输出电路在耐压测试中无法顺利通过。即,开关量输出电路在耐压测试中会被施加较高的工频或直流电压,外界沿开关量输出电缆侵入的工频过电压会导致过压保护器件过功率损坏,且导致该开关量输出电路耐压测试不通过。而且,对于多回路继电器,需要每个触点都增加过压保护器件,占用电路板面积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开关量输出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使得在降低开关量输出电路中过压保护器件承受的浪涌电压的同时,提高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耐压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量输出电路,包括:控制电路、触点开关、线圈、第一过压保护器件、第二过压保护器件;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线圈的第一端,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线圈的第二端,所述触点开关与所述线圈之间存在分布电容;所述控制电路通过调整所述线圈的磁场控制所述触点开关的导通与关断;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器件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线圈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器件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线圈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器件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线圈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器件的第二端连接至保护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上述的开关量输出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路板组件。
相关技术中将过压保护器件设置在触点开关一端,从而出现过压保护器件承受的浪涌电压较大以及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耐压能力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出的开关量输出电路通过将第一过压保护器件、第二过压保护器件设置在线圈一端,通过触点开关与线圈之间存在分布电容隔离大量浪涌,使得到达线圈一端的浪涌较小,相比较相关技术而言,在开关量输出接口承受的浪涌电压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的过压保护器件承受的浪涌电压较小;当对该开关量输出电路进行直流或交流耐压测试时,由于触点开关与线圈之间存在分布电容,从而阻挡了耐压测试的电压传递至第一过压保护器件、第二过压保护器件,第一过压保护器件、第二过压保护器件无需承受测试电压,相比较相关技术而言,在过压保护器件的额定电压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耐压能力较强。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02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锌溴单液流电池运行策略
- 下一篇:近眼显示系统及近眼显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