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2593.3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1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美宝利医用敷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382 | 分类号: | D04H1/4382;D04H1/492;D01F1/10;D01F8/02;D01F8/06;D01F8/16;D01F8/18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孙文伟 |
地址: | 330406***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无纺布 生产工艺 | ||
1.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12-28份、安息香25-36份、椰油酸钠18-38份、三氯均二苯脲22-42份、乙二醇水杨酸酯21-35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2-35份、高聚物纳米载体18-25份、百菌清12-17份、竹醋酸8-25份、水22-46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12-33份、聚丙烯树脂6-17份、过氧化物14-26份、抗氧剂16-28份、氯化铝11-27份、聚氧化乙烯15-22份、羧甲基纤维素13-33份、硅烷偶联剂15-23份、玻璃纤维10-27份、竹纤维8-18份;
S2:按重量份取样,首先将脱乙酰甲壳素、安息香、椰油酸钠、三氯均二苯脲、乙二醇水杨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调配成抗菌改助剂,待用;
S3:然后将高聚物纳米载体、百菌清、竹醋酸、水和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混合,调配成防霉改性填料,待用;
S4:按重量份取样,将聚丙烯树脂、过氧化物、抗氧剂、氯化铝、聚氧化乙烯、羧甲基纤维素、硅烷偶联剂、玻璃纤维和竹纤维加入搅拌机内混合,在350r/min的速度下进行搅拌30min,然后依次加入抗菌改性助剂、防霉改性填料,再以350r/min的速度下进行搅拌15分钟,即可获得混合组分A,待用;
S5:此时将制备好的混合组分A取出放入开松机内进行开松;
S6:将S3中进行开松后的得到的混合组分A进行梳理、交叉铺网,从而得到无纺布纤维网;
S7:将无纺布纤维网送入水刺机进行固定住,并使得水刺机内水刺喷头分别对准无纺布纤维网的正反两面,并垂直喷射;
S8:将S5中经过水刺喷射后的无纺布放置于传动式烘干机中进行烘燥,在烘干机内温度为70-90℃,且传动速度为0.1r/min的条件下;
S9:等无纺布烘干后通过卷收机中的转辊,在0.1r/min的条件下,对烘干后的无纺布进行绕辊卷收,即可得到抗菌无纺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12-14份、安息香25-32份、椰油酸钠18-22份、三氯均二苯脲22-25份、乙二醇水杨酸酯21-32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2-31份、高聚物纳米载体18-21份、百菌清12-14份、竹醋酸8-16份、水22-28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12-22份、聚丙烯树脂6-12份、过氧化物14-21份、抗氧剂16-21份、氯化铝11-14份、聚氧化乙烯15-18份、羧甲基纤维素13-18份、硅烷偶联剂15-21份、玻璃纤维10-15份、竹纤维8-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20份、安息香30份、椰油酸钠25份、三氯均二苯脲32份、乙二醇水杨酸酯28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7份、高聚物纳米载体21份、百菌清14份、竹醋酸16份、水32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24份、聚丙烯树脂12份、过氧化物20份、抗氧剂22份、氯化铝19份、聚氧化乙烯18份、羧甲基纤维素23份、硅烷偶联剂18份、玻璃纤维18份、竹纤维11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脱乙酰甲壳素18-28份、安息香28-36份、椰油酸钠24-38份、三氯均二苯脲32-42份、乙二醇水杨酸酯27-35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8-35份、高聚物纳米载体22-25份、百菌清14-17份、竹醋酸17-25份、水31-46份、椰油脂肪酰二乙醇胺24-33份、聚丙烯树脂12-17份、过氧化物18-26份、抗氧剂20-28份、氯化铝18-27份、聚氧化乙烯19-22份、羧甲基纤维素22-33份、硅烷偶联剂21-23份、玻璃纤维17-27份、竹纤维12-18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S7中,首先对无纺布纤维网正面进行5-6分钟的喷射,且喷射压强为8-13kPa;正面喷射完成后进行反面的喷射,喷射时间5-6分钟,且喷射压强为12-15kPa;以此方式进行三次循环正反喷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美宝利医用敷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美宝利医用敷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259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