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升降折叠建筑施工防护栏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32374.5 | 申请日: | 2020-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2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卢铖昀;姜义高;郭颖伟;张士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17/14 | 分类号: | E04H17/14 |
| 代理公司: | 重庆晟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8 | 代理人: | 孔玲珑 |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折叠 建筑 施工 护栏 | ||
本发明属于防护栏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升降折叠建筑施工防护栏,包括立柱、连接柱、支撑座、遮挡布、脚轮、蜗轮、蜗杆、丝杆、滑动杆、连接块、导向柱、剪叉机构、连接杆和一号伸缩轴;本发明通过拉动立柱上的把手,进而带动剪叉机构与一号伸缩轴展开,实现了防护栏的横向展开,通过转动蜗杆,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驱动滑动杆在沉槽内滑动,滑动杆带动一号伸缩轴向上运动,一号伸缩杆带动遮挡布运动,实现了对防护栏竖直方向上高度进行调整,实现将建筑施工区域与外界隔开,进而避免了建筑施工区域内产生的灰尘、碎石等对护栏外侧的行人、车辆造成危害,同时满足了对不同高度的防护栏的需求,增加了防护栏的使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护栏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升降折叠建筑施工防护栏。
背景技术
防护栏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防护栏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交通、社区、港口、机场、仓储区域的维护以及建筑施工等,对人身安全、设备设施进行保护与防护、建筑施工现场工地进行隔离防护。
现有的建筑施工工地上对施工现场进行隔离防护的防护栏有很多,多数采用围栏铁皮或砌围墙进行隔离,虽然这些隔离方式可以隔离灰尘,但是由于围栏铁皮或围墙的高度有限,当大型机械施工时灰尘扬起的高度增加,灰尘非常容易越过围栏铁皮或围墙,使得周围环境变差。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升降折叠建筑施工防护栏。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的建筑施工工地上的防护栏存在横向无法折叠和防护高度不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降折叠建筑施工防护栏,包括立柱、连接柱、支撑座、遮挡布、脚轮、蜗轮、蜗杆、丝杆、滑动杆、连接块、导向柱、剪叉机构、连接杆和一号伸缩轴;所述立柱关于所述连接柱对称设置;所述立柱与所述连接柱之间设置有剪叉机构;所述剪叉机构一端的一支铰接在所述立柱上;所述剪叉机构一端的另一支滑动连接在所述立柱上;所述剪叉机构另一端的一支铰接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剪叉机构另一端的一支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底部设置有所述脚轮;所述连接柱的上端端面上设置有沉槽;所述沉槽内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沉槽的底部;所述丝杆与所述滑动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滑动杆在所述沉槽内滑动;所述丝杆上靠近所述沉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蜗轮;所述蜗杆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柱上;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传动;所述滑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所述立柱的上端端面上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内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所述连接块之间设置所述一号伸缩轴;所述导向柱与所述一号伸缩轴之间、所述连接块与所述一号伸缩轴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与所述导向柱之间设置有所述遮挡布;所述遮挡布与所述一号伸缩轴连接;其中,
所述一号伸缩轴包括伸缩杆、带轮和折叠管;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所述带轮;所述伸缩杆上套设所述折叠管;所述折叠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带轮端面上。
工作时,将防护栏运输至建筑施工的区域,通过拉动防护栏两侧立柱上的把手,进而立柱带动剪叉机构与一号伸缩轴展开,进而实现防护栏的横向展开,随后通过支撑座将防护栏固定在地面上,进而通过多个防护栏单元实现将建筑施工区域与外界隔开,进而避免了建筑施工区域内产生的灰尘、碎石等对护栏外侧的行人、车辆造成危害;通过转动蜗杆,进而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进而蜗轮带动丝杆转动,进而丝杆驱动滑动杆在沉槽内滑动,进而滑动杆带动一号伸缩轴向上运动,进而一号伸缩杆带动遮挡布运动,进而实现了对防护栏竖直方向上高度进行调整,进而提高了防护栏防护的可靠性,同时满足了对不同高度的防护栏的需求,进而增加了防护栏的使用范围;因为防护栏横向可以折叠,竖着方向可以升降,不仅便于防护栏的运输及储藏,而且可以很好的避免大风天气下对防护栏造成损坏,进而提高了防护栏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23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