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3891.6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0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金渊;李香龙;刘秀兰;李海涛;张宝群;丁屹峰;陈熙;赵宇彤;程林;张倩;栾逢时;关宇;林志法;陈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黄海英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控制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处理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充电电池的监测参数,其中,所述监测参数包括:电池组和单体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基于所述监测参数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荷电状态SOC;确定所述荷电状态SOC所对应的标准充电参数;基于所述监测参数与所述标准充电参数之间的差异,控制是否结束对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本发明解决了充电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锂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与此同时,电动汽车运行中锂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也受到广泛关注,针对锂电池的健康管理和寿命评估的相关研究成为业内的热门课题。
传统BMS作为电池组和充电设施之间的桥梁,集成了实时电池数据监测、健康指标估算及实时通信功能,实时确保电池的安全运行。现有研究中,有的研究学者采用MCU作为BMS的中央控制器,该系统数据采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无法保证,也有研究学者采用DSP替代MCU作为中央控制器,提升了数据处理能力,各模块间采用CAN总线通信,这一系统实现了较高的估算精度,有效提高了电池的使用效率。
上述两种方法中,信息采集模块和参数估算模块均内置于BMS中,这导致了如下问题:一方面,BMS受到设备体积和造价的双重限制;另一方面,由于电动汽车中电池分布环境非常复杂,且电池工作与高压大功率状态,对EMI/EMC要求非常高。这就导致BMS必须妥协各模块性能,导致参数估算精度不高,电池状态估计不准确。同时,由于BMS对电池充电进行完全控制,作为能源提供方的充电设施处于被动状态,在充电过程中,一旦BMS故障导致通信阻断,充电设施将遵循故障前的BMS输出指令继续对电池充电,从而导致电池故障。
针对上述无法充电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以至少解决充电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待充电电池的监测参数,其中,所述监测参数包括:电池组和单体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基于所述监测参数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荷电状态SOC;确定所述荷电状态SOC所对应的标准充电参数;基于所述监测参数与所述标准充电参数之间的差异,控制是否结束对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
可选地,基于所述监测参数与所述标准充电参数之间的差异,控制是否结束对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包括:判断所述监测参数与所述标准充电参数之间的差异是否高于预设警戒值;在所述监测参数与所述标准充电参数之间的差异不高于所述预设警戒值的情况下,判断基于所述待充电电池是否达到正常充电的结束条件;在所述待充电电池达到正常充电的结束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结束对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
可选地,基于所述监测参数与所述标准充电参数之间的差异,控制是否结束对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包括:在所述监测参数与所述标准充电参数之间的差异高于所述预设警戒值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监测参数与所述标准充电参数之间的差异是否大于预设中止阈值;在所述监测参数与所述标准充电参数之间的差异大于预设中止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结束对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
可选地,在所述监测参数与所述标准充电参数之间的差异大于预设中止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记录所述监测参数,并输出错误信息至用户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充电电池的监测参数,其中,所述监测参数包括:电池组和单体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监测参数确定所述待充电电池的荷电状态SOC;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荷电状态SOC所对应的标准充电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38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空气电池
- 下一篇:一种隔音玻璃用环保油墨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