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串腔高温燃气生成装置用空气喷射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22173.7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3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麻军德;郭宁敏;王广涛;徐峰;董冬;张洪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R3/04 | 分类号: | F23R3/04;F23R3/2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董娜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串腔 高温 燃气 生成 装置 空气 喷射 机构 | ||
1.一种防串腔高温燃气生成装置用空气喷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注盘(1)、环槽盖板(2)和两个空气分流板(3);
所述喷注盘(1)上部设有环形槽(11),环形槽(11)槽底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均布的空气直流喷嘴(12);
所述环槽盖板(2)位于喷注盘(1)上部的环形槽(11)处,环槽盖板(2)与喷注盘(1)之间形成环形空气腔(5);
所述环槽盖板(2)上设有周向均匀的两个空气供应入口管(4),空气供应入口管(4)与所述环形空气腔(5)连通;
两个空气分流板(3)位于环形空气腔(5)内,且分别位于两个空气供应入口管(4)的正下方,两个空气分流板(3)在高度方向上相错设置;
定义空气分流板(3)底面所在平面为XY平面,Y轴方向与喷注盘(1)的径向重合且经过空气供应入口管(4)的轴线,空气分流板(3)的顶面为沿X轴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31)、第一内凹弧面(32)、第二平面(33)、第二内凹弧面(34)和第三平面(35);第二平面(33)位于空气分流板(3)的中部且在高度方向上高于第一平面(31)和第三平面(35),第二平面(33)沿Y轴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分流孔(331);第一内凹弧面(32)和第二内凹弧面(34)对称设置在第二平面(33)的两侧;第一平面(31)上或者第一平面(31)与第一内凹弧面(32)连接处沿Y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分流孔(311),第三平面(35)与第一平面(31)结构相同,且第三平面(35)和第一平面(31)对称设置在第二平面(33)的两侧;
每个空气分流板(3)上,所有第一分流孔(331)和所有第二分流孔(311)的总面积与位于该空气分流板(3)底面遮挡的所有空气直流喷嘴(12)面积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串腔高温燃气生成装置用空气喷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凹弧面(32)曲率半径、第二内凹弧面(34)曲率半径均与空气分流板(3)的第二平面(33)到底面距离n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防串腔高温燃气生成装置用空气喷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分流板(3)的第二平面(33)与底面间的距离n为环形空气腔(5)高度m的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串腔高温燃气生成装置用空气喷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分流板(3)沿Y轴方向的长度与空气供应入口管(4)的直径相等,空气分流板(3)沿X轴方向的长度为环形空气腔(5)高度m的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防串腔高温燃气生成装置用空气喷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空气分流板(3)上,所有第一分流孔(331)的总面积是所有第二分流孔(311)总面积的1.7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串腔高温燃气生成装置用空气喷射机构,其特征在于:
两个空气分流板(3)中,定义安装位置较低的空气分流板为空气分流板B,安装位置较高的空气分流板为空气分流板A;
空气分流板A的第二平面(33)与环形空气腔(5)顶面间的距离d、空气分流板A底面与空气分流板B的第二平面(33)间的距离c满足以下关系式:
c=d=(1/8)m
其中,m为环形空气腔(5)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防串腔高温燃气生成装置用空气喷射机构,其特征在于:
空气分流板(3)的第二平面(33)与底面间的距离n、空气分流板B底面与环形空气腔(5)底面间的距离b满足以下关系式:
n=b=(1/4)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串腔高温燃气生成装置用空气喷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31)和第一内凹弧面(32)为圆弧过渡连接,且第二分流孔(311)靠近圆弧过渡连接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串腔高温燃气生成装置用空气喷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孔(331)的直径大于第二平面(33)沿X轴方向的宽度;
所述第一分流孔(331)的直径大于第二分流孔(311)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串腔高温燃气生成装置用空气喷射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空气分流板(3)上,第一平面(31)和第二平面(33)的高度差为0.2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21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