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溅真空采血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0281.0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4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卓广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4 | 分类号: | A61B5/15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侯兰玉 |
地址: | 3100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血管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开塞防溅功能的防溅真空采血管。一种防溅真空采血管,包括管帽和真空管体,管帽和真空管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管帽包括外管帽、内管帽和旋帽,外管帽帽底设有导流件,外管帽设有空气流道,空气流道底端设有用于控制空气流道与真空管体内部的连通状态和阻隔状态的通气件,旋帽套设于外管帽上并可相对于外管帽旋转,旋帽内侧壁与通气件相接。本发明的防溅真空采血管,医务工作人员在进行开塞处理时,通过操作旋帽可实现真空采血管内外压力预平衡,避免开塞时的大气压推压真空采血管内的血液液面而造成真空采血管内的血液飞溅到外部的情况,降低血样玷污和污染环境的风险,特别适用于与疫情相关的血液检测环境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采血管,特别涉及一种防溅真空采血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应用的真空采血管是一种真空负压的采血管,主要由采血管本体和管帽组成。真空采血管较以往注射器等传统采血更加方便安全,这是因为一人一带一针一巾及真空采血避免血液交叉感染及血液被污染的现象。目前真空采血管在医院检验科的应用范围较广,应用场景如检验科的生化项目、检验科的免疫项目、乙醇含量检测等。
在实际应用中,真空采血管的设计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其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由于存放血液的采血管本体内为减压的真空状态,采血管内为真空而外部为大气压,在开塞的同时大气压急剧地侵入真空采血管内。因此,由大气压推压采血管内的血液液面,采血管内的血液飞溅到外部,容易造成血样玷污,并且污染环境,特别是在与疫情相关的血液检测环境中,极易危害医务工作人员的防疫保护,造成医护人员与高风险人群的交叉感染。
目前国内外对于医院采血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的统一认识在于,对于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飞溅的操作时,操作人员应戴护目镜和口罩,以此隔断血液传波途径。但是,此类操作规范对于前述问题的解决仅是治标不治本,即使操作人员的自身防护做好,但是真空采血管中的血液如果飞溅出来,仍会以气溶胶等形式污染环境,对于环境内的其它工作人员造成感染风险。因此,对于从根本上杜绝真空采血管开塞时的防血液飞溅研究,是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宁波鄞州青林医疗器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申请号为201210264614.1的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一种可供医务工作者在不拔下胶塞的前提下,仅用普通注射针就能够直接从真空血沉管中抽取血样,完全保证医务工作者安全的插管式防溅真空血沉管,解决胶塞脱离试管瞬间管内血液向外飞溅的问题。
日本株式会社IDS申请号为200810096731.5的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一种真空采血管的开塞装置及开塞方法,能够简单消除真空采血管开塞时内部血液飞溅之类的不变,解决玷污问题。
上述研究均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案试图解决真空采血管开塞血液飞溅的问题,并取得一定的进展,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都是从外部因素入手以试图解决问题,没有对真空采血管本身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开塞防溅功能的防溅真空采血管,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溅真空采血管,包括管帽和真空管体,管帽和真空管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管帽包括外管帽、内管帽和旋帽,外管帽帽底设有导流件,外管帽设有空气流道,空气流道底端设有用于控制空气流道与真空管体内部的连通状态和阻隔状态的通气件,旋帽套设于外管帽上并可相对于外管帽旋转,旋帽内侧壁与通气件相接。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件为空心柱状体,空心柱状体顶端端面面积大于空心柱状体底端端面面积,空心柱状体顶端与外管帽帽底固定连接,空心柱状体高度小于缩口件到外管帽帽底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件表面设有导流片,导流片呈螺旋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02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