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碳源选型降低碳源药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14659.6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1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郭成洪;张河民;林玉程;李力;阎怀国;洪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环境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邢月 |
地址: | 300204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试验***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碳源 选型 降低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碳源选型降低碳源药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测定碳源的可利用COD值;(2)计算生物脱氮的碳源的理论剂量;(3)计算生物脱氮的碳源的投加剂量;(4)计算生物脱氮的碳源的单位药耗。本发明所述的通过碳源选型降低碳源药耗的方法利用小试曝气实验得到非常用碳源的可利用COD,利用得到的非常用碳源的可利用COD和常用碳源的理论COD,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计算式核算出不同类型碳源的现场投加推荐剂量,再根据各种碳源的市场价格,核算出现场投加各种碳源去除总氮对应的单位碳源药耗,可以指导污水厂根据不同碳源的单位药耗选择合适碳源的同时也优化碳源药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碳源选型降低碳源药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中的总氮去除目前主要是在好氧条件下利用氨氮氧化菌(AOB)和亚硝氮氧化菌(NOB)通过硝化反应把氨氮转变成硝态氮,接着在缺氧或者厌氧环境下利用反硝化菌通过反硝化反应把硝态氮转变成氮气实现总氮的去除。其中,反硝化反应过程需要补充足够的碳源才能实现硝态氮的有效去除从而保证总氮的达标排放。一般进水中会含有部分可生化的COD,这些可生化COD可以被利用作为碳源。不过,很多时候,污水厂进水中含有的可生化COD不能提供足够的碳源以保证总氮的有效去除和稳定达标;所以,现场需要投加碳源,现场投加的常用碳源有葡萄糖、乙酸钠、甲醇,也有非常用的其他各种复合碳源或者液糖等。
为了实现有效的总氮去除和优化碳源药耗,现有技术中会根据进水的C/N比分配不同的进水配水到预缺氧池、厌氧池和缺氧池,也会在前置反硝化池设置在线呼吸仪和硝态氮浓度测定仪控制碳源投加量。而事实上,如何选择合适的碳源类型以保证总氮的有效去除和稳定达标、同时必须实现碳源药耗的优化成为污水厂运营人员面临的一个挑战。污水厂运营人员迫切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指导他们通过碳源选型实现优化碳源药耗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通过碳源选型降低碳源药耗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通过碳源选型降低碳源药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定碳源的可利用COD值:直接检测常用碳源的COD值,通过小试曝气实验测定和计算非常用碳源的可利用COD值;
(2)计算生物脱氮的碳源的理论剂量;
(3)计算生物脱氮的碳源的投加剂量;
(4)计算生物脱氮的碳源的单位药耗。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1)中的小试曝气实验包括如下步骤:先测定非常用碳源的COD浓度、总氮(TN)浓度与总磷(TP)浓度,然后分别将非常用碳源与活性污泥加入至反应器中,剩余部分补充纯净水,混合均匀后调节混合液的pH值,然后曝气反应结束后即成。碳源自带的TN与TP的浓度越低越好,以减少碳源自带的TN与TP对碳源的消耗和增加生化系统的生物脱氮除磷负荷。
进一步,所述的活性污泥经清水清洗2-3遍后加入反应器中。
进一步,所述的非常用碳源的COD值与活性污泥中MLVSS的质量比为0.05-0.8;所述的混合液的pH值为6.5-8.5;所述的曝气步骤的时间为8-36小时;非常用碳源加入至反应器中的量使反应器内混合液起始溶解性COD浓度为0.1-2g/L;所述的混合液的溶解氧为1-6mg/L;所述的反应器的容量为1-10L。
优选的,所述的非常用碳源的COD值与活性污泥中MLVSS的质量比为0.15-0.6;所述的混合液的pH值为7-8;所述的曝气步骤的时间为12-24小时;非常用碳源加入至反应器中的量使反应器内混合液起始溶解性COD浓度为0.3-1g/L;所述的混合液的溶解氧为2-4mg/L;所述的反应器的容量为1-2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环境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未经联合环境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4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