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裂解炉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4190.6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6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马铁兵;董伟;杜新成;蔡顺;姜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林达智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7 | 分类号: | C10B53/07;C10B5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淮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裂解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裂解炉,它涉及轮胎裂解技术领域;所述裂解炉腔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检修口,所述裂解炉腔体的右上端固定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内固定设置有能够均匀稳定连续供料的导料板,所述进料口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接灰口,所述裂解炉腔体的左下端固定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裂解炉腔体通过固定安装在裂解炉上的驱动装置对物料进行传动运输,它的裂解过程属于一种静态裂解,这种裂解方式得到的炭黑质量优于传统的旋转裂解,本发明采用传热裂解与微波裂解相结合的复合裂解方法,结合两种裂解的加热裂解特性改造组合使用,以实现解决目前废旧轮胎裂解存在的生产成本较高、炭黑产品质量较差、污染环境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胎裂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裂解炉。
背景技术
随着废旧轮胎的大量产生,废旧轮胎的回收处理产业有了较大发展。目前我国废轮胎主要用于生产再生胶和胶粉,再生胶生产能耗高、污染重,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淘汰;胶粉产品在我国的市场应用还未大面积推广、生产能力有限。此外,橡胶产品经过2-3次重复利用后就不能再用于生产橡胶制品,“热裂解”技术是废轮胎循环利用的最终途径,也是废旧轮胎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热裂解”技术可将废旧轮胎分解成45%的燃料油、35%的炭黑、10%的钢丝和10%的可燃性气体,经济价值很大。区别于“土法炼油”,“热裂解”技术可实现废旧轮胎中各类资源的充分回收,不污染环境,属于循环经济及节能减排领域。所以,目前有关轮胎裂解处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总之,目前轮胎的热裂解技术有传热裂解 ,也有微波裂解。传热裂解虽然有各种结构形式,基本原理相同,利用热传导的方法来加热裂解轮胎技术,在国内外普遍使用。但是,热裂解也存在一些问题:一:目前采用最多的都是旋转滚筒式的裂解方式,这种裂解出来的炭黑质量太差,二,在裂解过程中有气体外溢引起不安全隐患;三,裂解室由于进、出料等密封系统较差,增加了氧气的进入量,影响裂解的安全生产。四,由于胶块传热效率低且传热不均匀,其结果裂解时间较长,能源消耗比较大,由外向传热加热胶块存在温差,导致裂解均匀性较差,影响碳黑产品质量。
微波裂解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比较新的裂解技术,通常是在惰性氮气体环境中利用微波能将轮胎材料中的化学键断开,打开高分子聚合物大分子链,而后经分离得到液油、燃气及炭黑。其惰性氮气环境避免了裂解过程有机物的氧化,阻止了如呋喃等有毒物质的产生。这种对裂解环境的控制大大改善了各种回收产品,特别是炭黑品质的稳定性。因此,轮胎微波裂解相比热裂解优势十分明显。同样,微波裂解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微波裂解要实现规模化工业化生产还有一定的困难,专利CN 103596906 A微波裂解室是一个很长的矩形箱体,箱顶部设置了许多的磁控管,产能越大裂解室越长磁控管也就越多,由于磁控管微波的耦合效应差,导致输入功率有效利用率大大降低;二,设备制造和控制难度加大,由于在裂解过程有大量的可燃油气体,箱体密封问题将产生安全隐患,另外裂解温度控制也比较困难;三,生产成本较高,轮胎从升温到完全裂解结束是一个较为缓慢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降低了轮胎裂解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新型裂解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裂解炉腔体、进料口、出料口、检修口、接灰口、驱动装置、手孔和人孔;所述裂解炉腔体由低温裂解区、高温裂解区和微波裂解区组成;所述裂解炉腔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检修口,通过检修口能够方便定期检修维护驱动装置上的网带,所述裂解炉腔体的右上端固定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内固定设置有能够均匀稳定连续供料的导料板,所述进料口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接灰口,能够方便处理网带带料留在进口下端的料,所述裂解炉腔体的左下端固定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裂解炉腔体通过固定安装在裂解炉上的驱动装置对物料进行传动运输,所述低温裂解区和高温裂解区上固定设置有数个供设备检修用的手孔和人孔,通过手孔和人孔方便设备检修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林达智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林达智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41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