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介质计量卸车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7935.2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9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荣明 |
主分类号: | B67D7/78 | 分类号: | B67D7/78;B67D7/76;B67D7/58;B67D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汪庆朋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介质 计量 卸车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液体介质计量卸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介质计量卸车控制系统包括承载底座、承载龙骨、卸车接口、硬质卸车导流管、引流管、排气管、负压卸载泵、空气消除机构、气液分离机构、增压泵、硬质排液管、连接管头、调节阀及驱动控制系统,所述承载底座为横断面与水平面平行分布的矩形框架板状结构,所述承载龙骨为横断面呈“冂”字形框架结构,包覆在承载底座上端面并与承载底座构成横断面呈矩形框架腔体结构,所述卸车接口至少两个,各卸车接口均位于承载龙骨前端面外侧并相互并联,所述卸车接口后端面与硬质卸车导流管连通,所述硬质卸车导流管有效长度的至少1/4部分嵌于承载龙骨内,并通过调节机构与承载龙骨上铰接,且所述硬质卸车导流管轴线与水平面呈0°—180°夹角,所述硬质卸车导流管间相互并联,并通过引流管与调节阀连通,所述调节阀通过引流管与负压卸载泵连通,所述负压卸载泵至少一个,且负压卸载泵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连接,并为位于承载龙骨内,所述负压卸载泵通过引流管与空气消除机构一端连通,所述空气消除机构另一端通过增压泵与硬质排液管连通,且所述增压泵至少一个,各增压泵间相互并联,并通过引流管分别与空气消除机构及硬质排液管连通,所述负压卸载泵、空气消除机构均通过排气管与气液分离机构连通,所述空气消除机构、气液分离机构及增压泵均位于承载龙骨内并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连接,所述硬质排液管通过调节机构与承载龙骨铰接,其轴线与水平面呈0°—180°夹角,且所述硬质排液管后半部位于承载龙骨内,前半部位于承载龙骨后端面外并与连接管头连通,所述连接管头与硬质排液管同轴分布,且连接管头超出承载龙骨后端面至少10厘米,所述驱动控制系统与承载底座上端面连接,并嵌于承载龙骨侧表面,且所述驱动控制系统分别与负压卸载泵、空气消除机构、气液分离机构、增压泵及调节阀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介质计量卸车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卸载泵、空气消除机构、气液分离机构、增压泵及控制阀与承载底座上端面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负压卸载泵、空气消除机构、气液分离机构、增压泵、控制阀、硬质卸车导流管及硬质排液管与引流管、排气管、卸车接口及连接管头间通过控制阀连通,所述控制阀分别与驱动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介质计量卸车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消除机构包括罐体、调压泵、液位传感器、气压传感器、调压阀、温度传感器及强制排液管,其中所示罐体为轴线与水平面平行分布的密闭腔体结构,其前端面及后端面分别设加液口和出液口,其中加液口与负压卸载泵连通,出液口与硬质排液管连通,所述加液口和出液口同轴分布,其轴线与罐体轴线平行分布,且与罐体底部间间距不小于罐体高度的1/2,所述罐体上端面设一个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通过导气管与调压泵连通,所述调压泵与罐体上端面连接,并与排气管连通,所述调压泵与导气管及排气管间通过调压阀连通,所述液位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均位于罐体内,并与罐体内表面连接,其中所述液位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位于加液口和出液口轴线上方至少5厘米处,所述强制排液管嵌于罐体内,其一端与罐体底部连接并与罐体轴线平行分布,另一端与出液口连通,所述调压泵、液位传感器、气压传感器、调压阀、温度传感器均与驱动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介质计量卸车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导向滑轨、三维转台、三维位移台、位移驱动机构及定位夹具,所述导向滑轨通过三维转台与承载龙骨铰接,并与水平面呈0°—90°夹角,所述三维位移台后端面通过位移驱动机构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位移驱动机构嵌于导向滑轨内并与导向滑轨同轴分布,所述定位夹具至少一个,与三维位移台前端面连接并垂直分布,且定位夹具轴线与导向滑轨轴线平行分布,所述三维转台、三维位移台、位移驱动机构及定位夹具均与驱动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体介质计量卸车控制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移驱动机构为电动伸缩杆、丝杠机构、齿轮齿条机构、蜗轮蜗杆机构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荣明,未经陈荣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793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