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模块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5758.4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2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于扎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许铨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模块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电模块及电子设备,该模块包括:输出端与电子设备的电池组连接的电池充电开关,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连接且输出端分别与电池充电开关的输入端连接的开关充电电路和线性充电电路,有与电池充电开关、开关充电电路和线性充电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的三个控制端口的控制器,配置为在电池组充电时打开电池充电开关,且在电池组的电压低于预设阈值时打开并通过开关充电电路为电池组充电,高于预设阈值时打开并通过线性充电电路为电池组充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模块先通过开关充电电路给电池组快速充电到预设阈值,再通过线性充电电路实现满充,通过分阶段充电的方式,实现满充且充电速度快、发热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模块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市面上对用户需要随身携带电子设备的便携化要求越来越高,这类随身电子设备的体积也设计地越来越小,在电源的设计上,电池也通常会采用锂电池这类能量密度大的电池作为电源,且由于电池相比于集成电路结构通常占用的体积也会较多,电池的容量与体积又成正比,因此通常需要在电子设备的体积和电池容量上做取舍。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以上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体积较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无线蓝牙耳机(TWS,True Wireless Stereo)由于整体体积限制电池容量普遍在40mAh以下,为了充分使用电池容量,必须做到电池充满(正常电池充电截止电流的电流按照0.05C),也就是充电截止电流在2mA-4mA左右。目前能满足该要求的只有线性充电方案,而线性充电方案又存在电流过大容易发热、充电速度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满充且充电快、发热少的充电模块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模块,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池组,所述充电模块包括:
电池充电开关,其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电池组连接;
开关充电电路,其输入端用于与直流电源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充电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线性充电电路,其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充电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控制器,其包括与所述电池充电开关、所述开关充电电路和所述线性充电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的三个控制端口,配置为在所述电池组需要充电时打开所述电池充电开关,且在所述电池组的电压低于预设阈值时打开并通过所述开关充电电路为所述电池组充电,在所述电池组的电压高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打开并通过所述线性充电电路为所述电池组充满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充电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口连接,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在确定所述电池组需要充电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端口控制所述电池充电开关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充电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管,其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其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口连接;
第二开关管,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其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三控制端口连接,其输出端接地;
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在所述电池组的电压低于所述预设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二控制端口和所述第三控制端口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以使所述直流电源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电池充电开关为所述电池组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充电电路还包括:
第一电感,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电池充电开关的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57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组件导水排泥器
- 下一篇:基于增强现实的手术决策支持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