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止回阀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3814.0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7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闻伟;王卡;张同响;刘家荣;刘忠刚;黄俊;习长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6 | 分类号: | F16K15/06;F16K15/18;F16K27/02;F16K27/08;E21B3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宁立存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回阀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止回阀,属于采油技术领域。该止回阀包括:阀体、阀座、阀瓣、导向杆、导向套筒、阀杆、密封阀盖和支撑筒;阀体的顶端通过密封阀盖与支撑筒的底端连接,导向套筒穿过密封阀盖,且导向套筒的顶端通过阀杆与支撑筒的顶端连接,导向套筒的底端通过导向杆与阀瓣连接;阀座上设有竖直方向的通道,阀体的进液口通过通道与阀体的出液口连通,阀瓣水平设置在通道上;支撑筒,用于为阀杆提供支撑力,阀杆,用于通过导向套筒带动阀瓣上下移动,进而控制阀瓣打开或者封堵通道。当主干管路发生泄漏事故时,主干管路内的油液能够通过止回阀回流至油井,从而防止主干管路内的油液只从泄漏口流出,降低了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止回阀。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为了缩短主干管路的长度,多个油井会共用一根主干管路。在某个油井出现不出油液等故障时,为了防止其他油井的油液通过该主干管路进入至该油井内,从而对该油井的维修造成影响,需要在油井与主干管路的连接处安装止回阀。
相关技术中,止回阀包括阀体、阀座和阀瓣,阀座和阀瓣设置在阀体内,阀座上设有竖直方向的通道,阀体的进液口与通道的底端的进液口连通,阀体的出液口与通道的顶端的出液口连通;阀瓣设置在通道的出液口上,用于封堵通道的出液口。在油井出现故障时,由于油井内的油液的压力小于主干管路内的油液的压力,阀瓣受到油液向下的压力被盖紧在通道的出液口上,进而防止主干管路内的油液回流至油井内。
但是,当主干管路发生泄漏事故时,由于上述止回阀阻止了主干管路内的油液回流至油井内,这样主干管路内的油液只能从泄漏口流出,从而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止回阀,能够防止主干管路内的油液全部从泄漏口流出,降低了环境污染。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包括:阀体、阀座、阀瓣、导向杆、导向套筒、阀杆、密封阀盖和支撑筒;
所述阀体的顶端通过所述密封阀盖与所述支撑筒的底端连接;
所述阀体内设有阀座,且所述阀座上设有竖直方向的通道,所述阀体的进液口通过所述通道与所述阀体的出液口连通,所述阀瓣水平设置在所述通道上;
所述阀瓣通过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套筒的底端连接,所述导向套筒穿过所述密封阀盖,且所述导向套筒的顶端通过所述阀杆与所述支撑筒的顶端连接;
所述密封阀盖,用于密封所述导向套筒与所述密封阀盖之间的缝隙,所述支撑筒,用于为所述阀杆提供支撑力,所述阀杆,用于通过所述导向套筒带动所述阀瓣上下移动,进而控制所述阀瓣打开或者封堵所述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向套筒的顶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有第一内螺纹,所述阀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
在所述阀杆正向旋转时,所述阀杆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一内螺纹逐渐进入所述第一凹槽,所述阀杆的顶端受到所述支撑筒提供的向上的支撑力,通过向上的所述支撑力带动所述导向套筒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阀瓣向上移动,控制所述阀瓣打开所述通道;
在所述阀杆反向旋转时,所述阀杆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一内螺纹逐渐退出所述第一凹槽,所述阀杆的顶端受到所述支撑筒提供的向下的支撑力,通过向下的所述支撑力带动所述导向套筒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阀瓣向下移动,控制所述阀瓣封堵所述通道。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向套筒的顶端设有第一环形凸台;
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用于限制所述导向套筒向上移动的位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止回阀还包括第一螺钉;
所述支撑筒的侧壁设有第一销孔,所述密封阀盖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销孔匹配的第一螺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38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