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农药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93532.0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5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冯诚诚;黄如葵;黄熊娟;陈小凤;梁家作;黄玉辉;琚茜茜;刘杏连;秦健;莫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43/90 | 分类号: | A01N43/90;A01N43/56;A01N43/653;A01P3/00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包晓晨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苦瓜 白粉病 农药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农药组合物。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农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小檗碱和氟唑菌酰羟胺、粉唑醇或环丙唑醇复配而成。本发明将小檗碱和氟唑菌酰羟胺、粉唑醇或环丙唑醇复配成二元农药组合物,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有效克服单一施用其中任一有效成分存在的缺陷。通过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得知,本发明的防治苦瓜白粉病的农药组合物的活性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防除苦瓜白粉病的效果,减少农药的施用剂量,降低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苦瓜白粉病主要危害苦瓜的叶片。叶片受害时,刚开始在叶片正面出现边界明显的褪绿小斑点,在对应的叶背面出现近圆形白粉状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的表面及反面均密布粉斑,并相互连合,导致叶片变黄、干枯直至脱落。病害发生严重时,可使植株生长及结瓜受阻,降低苦瓜产量。化学药剂是防治苦瓜白粉病最常用的方法,但长期大剂量施用单一化学药剂会使致抗药性、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一些列问题。
小檗碱又称黄连素,是一种常见的异喹啉生物碱,分子式C20H18NO4。小檗碱存在于小檗科等四个科十个属的许多植物中。1826年M.-E.夏瓦利埃和G.佩尔坦从Xanthoxylonclava树皮中首次获得。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测定结果表明:小檗碱对早疫病、炭疽病、灰霉病和白粉病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中,为了减缓抗药性的产生,通常将两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进行复配。发明人通过长期大量的试验发现,将小檗碱和氟唑菌酰羟胺、粉唑醇或环丙唑醇复配后,对苦瓜白粉病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目前,现有技术未有小檗碱和氟唑菌酰羟胺、粉唑醇或环丙唑醇复配的相关报道。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农药组合物,以解决单一施用小檗碱、氟唑菌酰羟胺、粉唑醇或环丙唑醇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农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小檗碱和氟唑菌酰羟胺、粉唑醇或环丙唑醇复配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小檗碱和氟唑菌酰羟胺的质量比为1-30:15-1。
作为优选,所述小檗碱和粉唑醇的质量比为1-15:60-1。
作为优选,所述小檗碱和环丙唑醇的质量比为1-50:50-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小檗碱和氟唑菌酰羟胺、粉唑醇或环丙唑醇复配成二元农药组合物,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有效克服单一施用其中任一有效成分存在的缺陷。
(2)通过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得知,本发明的防治苦瓜白粉病的农药组合物的活性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防除苦瓜白粉病的效果,减少农药的施用剂量,降低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35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