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吸波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3044.X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8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石婷;唐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明春 |
主分类号: | H01Q17/00 | 分类号: | H01Q17/00;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王月松 |
地址: | 400030 重庆市沙坪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吸波结构,包括:金属地板和依次设置在金属地板上的k层吸波模块;第i层吸波模块包括第i层泡沫基板和第i层薄膜单元,第i层薄膜单元设置在第i层泡沫基板上;第i层薄膜单元包括p2×m×n个电阻薄膜,阵列设置在第i层泡沫基板上;第i+1层薄膜单元包括q2×m×n个电阻薄膜,阵列设置在第i+1层泡沫基板上,且q>p,q、p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本发明公开的电磁吸波结构能够同时兼顾低成本、轻质量、低剖面和高效率超宽带吸波需求,在0.08–0.15λ0起始工作频率的剖面高度下实现10个倍频程范围内的高效率吸波,且吸收率大于90%,能够有效覆盖30‑300MHz、300MHz‑3GHz频段或者3‑30GHz等超宽频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吸波结构。
背景技术
吸波结构是指能够有效吸收入射电磁波并使其散射衰减的结构,不同的吸波结构设计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的电磁波耗损,但其目的均是减小干扰电磁波的数量,设计目标是尽可能地“薄、轻、宽、强”,即,吸波结构厚度更薄、质量更轻、吸波带更宽、吸收效力更强。涂层型吸波结构常采用铁氧体和金属微粉等的磁性材料作为吸收剂,具有厚度小、吸波频段宽等优点,但是密度大,质量重。以泡沫、海绵等为填充的结构型吸波材料制造的角锥、多层板具有吸收效率高、质量轻、吸收带宽等优势,但是其剖面高度大。基于超材料概念设计的谐振型吸波结构以其设计简单、吸收率高等优点,并可以实现对电磁波的灵活调控,在电磁吸波领域获得了飞速发展。同等设计指标对比下,超材料吸波结构不如涂层型吸波结构“薄、宽”,但在“轻、强”方面更具优势,不如角锥、泡沫平板类吸波结构“强、宽”,但在“薄”方面更具优势,如何综合多项指标,尽可能地实现超材料吸波结构的“薄、轻、宽、强”,成为超材料吸波结构的研发重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吸波结构,以实现同时兼顾低成本、轻质量、低剖面和高效率超宽带吸波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吸波结构,所述电磁吸波结构包括:
金属地板和依次设置在所述金属地板上的k层吸波模块,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第i层吸波模块包括第i层泡沫基板和第i层薄膜单元,第i层薄膜单元设置在第i层泡沫基板上,其中,1≤i≤k;
第i层薄膜单元包括p2×m×n个电阻薄膜,p2×m×n个电阻薄膜阵列设置在第i层泡沫基板上,其中,m×n为第一层薄膜单元内阵列设置电阻薄膜的个数,p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第i+1层薄膜单元包括q2×m×n个电阻薄膜,q2×m×n个电阻薄膜阵列设置在第i+1层泡沫基板上,其中,q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q>p。
可选地,当k为3时,第一层薄膜单元内设置1个电阻薄膜,第二层薄膜单元内设置4个电阻薄膜,第三层薄膜单元内设置9个电阻薄膜;或第一层薄膜单元内设置1个电阻薄膜,第二层薄膜单元内设置4个电阻薄膜,第三层薄膜单元内设置16个电阻薄膜。
可选地,当k为4时,第一层薄膜单元内设置1个电阻薄膜,第二层薄膜单元内设置4个电阻薄膜,第三层薄膜单元内设置9个电阻薄膜,第四层薄膜单元内设置16个电阻薄膜;或第一层薄膜单元内设置1个电阻薄膜,第二层薄膜单元内设置4个电阻薄膜,第三层薄膜单元内设置16个电阻薄膜,第四层薄膜单元内设置25个电阻薄膜。
可选地,各层薄膜单元的方阻不同。
可选地,各层吸波模块均为正方形。
可选地,各层泡沫基板的材料为发泡泡沫或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
可选地,所述电阻薄膜的材料为ITO、炭黑浆料或石墨烯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明春,未经唐明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30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字透明可视化分析平台
- 下一篇:按键组件及家用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