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央补风湿式冷却塔及冷却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290478.4 | 申请日: | 202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4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黄畅;王卫良;王倩;张琪;王昱乾;甘益明;刘吉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F25/06;F28F25/08;F28F25/12;F28F2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殷开宏 |
| 地址: | 51063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 风湿 冷却塔 冷却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发电站冷却系统领域,为增加冷却塔中心区域的换热效率,公开了一种中央补风湿式冷却塔,包括:塔身;进风口,开设于塔身下方;进风通道,设置在进风口一侧,冷空气能够通过进风通道,进入塔身内部;应用上述中央补风湿式冷却塔,能够增加冷却塔中心区域的换热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一种中央补风湿式冷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站冷却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央补风湿式冷却塔。
背景技术
自然通风冷却塔是靠塔内外的空气密度差或自然风力形成的空气对流作用进行通风的冷却塔,在使用自然通风冷却塔进行冷却时,冷空气从塔身底部进入,经过散热材料,与配水系统喷洒到散热材料上的热水进行热交换后,形成湿热空气,上升至冷却塔顶端并排出。
在现有的自然通风冷却塔当中,冷空气通过设置在塔身底部的进风口进入塔身,由于塔身内部经常有飘滴落下,冷空气受到飘滴阻挡难以到达塔身中心,造成中心区域换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中央补风湿式冷却塔,能够增加冷却塔中心区域的换热效率。
本发明的中央补风湿式冷却塔,包括:塔身;进风口,开设于塔身下方;进风通道,设置在进风口一侧,冷空气能够通过进风通道,进入塔身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风通道设置在进风口下方,进风通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设置在塔身外侧,第二出风口设置在塔身内部的中心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斜向上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进风口向外扩口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风通道包括多根进风管,多根进风管沿塔身的周向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央补风湿式冷却塔还包括设置在塔身下方的蓄水池,进风管道部分位于蓄水池当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风管的出口处设置有弧形导风部,弧形导风部能够阻挡飘滴进入进风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风通道包括设置在塔身下方的进风层,进风层架空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央补风湿式冷却塔还包括蓄水池,蓄水池设置在进风层和塔身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中央补风湿式冷却方法,运用上述中央补风湿式冷却塔,包括如下步骤:冷空气同时通过进风口和进风通道,进入塔身,与冷却组件换热。
应用本发明的中央补风湿式冷却塔,在冷却过程当中,冷空气能够同时通过第一进风口和进风通道进入塔身内部,参与换热,使得更多的空气能够依次通过第一进风口和进风通道进入到塔身中心的位置,从而加强了中心区域进风的效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冷却塔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喉部的俯视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种冷却塔的示意图;
上述附图包含以下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04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资源绑定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底部收水及流场强化型湿式冷却塔及冷却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