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夜蛾科小型昆虫性信息素增效剂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88793.3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4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胡仙;罗丽林;付汝鑫;刘未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9/00 | 分类号: | A01N49/00;A01N35/02;A01P19/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朱法恒 |
地址: | 550001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夜蛾 小型 昆虫 信息 增效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夜蛾科小型昆虫性信息素增效剂,该增效剂是由芳樟醇、壬醛以及β‑紫罗兰酮组成的混合物;所述芳樟醇、壬醛和β‑紫罗兰酮的配比为4.1:1.7:1。本发明可根据鳞翅目蛀果类夜蛾科昆虫的趋化性差异,借助性诱剂增效组分添加,促进诱捕效果,降低田间虫口密度,提高监测效率和防控效果,有利于提高茄果类蔬菜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夜蛾科小型昆虫性信息素增效剂,其用途是对夜蛾科昆虫的求偶交配行为调控,用于茄科作物重要蛀果类害虫(烟青虫、斜纹夜蛾)的大田监测与防控,属于昆虫诱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市售诱芯主要是夜蛾科昆虫的性信息素组分构成,诱捕效果具有种类单一性,不能同时兼顾多种夜蛾类小型蛾类的预测预报和生物防控。
许多研究表明,辣椒的重要蛀果类害虫以鳞翅目夜蛾科的种类为主,如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等。其中,烟青虫(又称烟草夜蛾)和斜纹夜蛾(又名夜盗虫),在全国各地烟区、辣椒种植区均有分布,食性杂,且寄主范围广,除茄科作物的烟草、辣椒、茄子、番茄,尤其是烟草和辣(甜)椒易受其害外,还可危害玉米、高粱、向日葵、苕子、豌豆、甘蓝、南瓜和棉花等多种作物(夏忠敏等,2009)。其幼虫多危害花、果,造成落花、落果及果实腐烂;危害叶片时形成空洞,甚至吃光叶肉,仅留叶脉。危害辣椒等茄科作物的果实时,整个幼虫钻入果内,啃食果皮、胎座,并在果内缀丝,排留大量粪便,降低果实的可食用性,乃至严重影响辣椒果实的品质与产量,近年来为害十分猖獗。如何有效防控这些夜蛾类蛀果害虫成为茄果类蔬菜种植管理环节的重点之一。
昆虫性信息素,又称为昆虫性外激素,是由同种昆虫某一性别个体特殊分泌器官分泌于体外,能被同种异性个体感受并引起相应行为反应或生理效应(如求偶、交配等)的微量化学信息物质(杜家伟,1988)。昆虫性信息素能够保证昆虫在种内雌雄个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种群繁衍成功效率(Martin,1978)。大多数性信息素是由雌性成虫释放以引诱雄性成虫,有些种类也会由雄性释放并吸引雌性成虫。就此生物机理应运而生的研发技术,人们研发了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或其类似物,即“昆虫性引诱剂”(简称“性诱剂”),用以干扰或调控昆虫成虫的生殖行为,从而达到防控的目的。目前,全世界已鉴定和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或类似物多达2000多种(孟宪佐,1997),我国研制成功的农、林、果、蔬菜等重要害虫的性信息素也有几十种,为研究和应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创造了条件。
昆虫性信息素是由特有的腺体或特化的细胞产生,其腺体存在的部位及形态也随昆虫种类不同而不同。例如,鳞翅目夜蛾科雌蛾的性信息素腺体位于第8和第9腹节节间膜内,由上皮细胞凹陷形成(杜家伟,1988)。平时腺体缩入体内,在求偶时依靠腺体伸缩作用将性信息素分子释放到体外,用以吸引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配。烟青虫和棉铃虫的雄性个体在腹部末端具有链接基部腺体的味刷(黄勇平等,1992)。关于烟青虫、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主要成分,在国内外已经有所报道,相关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前者的主要成分是顺9-十六碳烯醛和顺11-十六碳烯醛(赵新成等,2003),后者是碳链长度为12-16个碳的乙酸酯或醇(HillRoelofs,1977;Cardéet al.1979,César Gemeno et al.,2000)。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往往受到地理环境、昆虫地理种群间差异和使用方法不当等因素,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和推广。尤其在该类害虫大规模爆发时,仍然要借助于化学防治。在使用技术和评价结果方面,也是标准不一。因此,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或干扰昆虫行为,同时运用植物信息素辅助诱引增效或趋避等方法,对这些夜蛾类害虫进行田间种群的测报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夜蛾科小型昆虫性信息素增效剂,弥补单一性诱剂的诱捕效果,干扰大田间雌、雄成虫的求偶交配行为,降低交配效率和繁殖力,进而减少田间蛀果类幼虫的虫口基数,提高茄科作物的品质与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师范大学,未经贵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87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